当前位置:

楼梯口出发

陈祖芬Ctrl+D 收藏本站

这是一间平常的办公室。

这是一间不平常的办公室。

临街区两边都是宽银幕那样宽宽扁扁的窗。窗外有绵延的招宝山、金鸡山,有直奔东海的甬江。绵延的群山,把两边的宽银幕环绕成一片翠绿。

他没进屋的时候,我觉得这屋的风水真好。

他进屋以后,我觉得这屋的风水更好。

他看上去挺平常,一如他这总裁办公室。

他看上去很有气象,一如窗外奔流入海的甬江。

他在窗前坐下。他背靠着窗外的山,面朝着前方的水。他后方扎实,他前方蓄势。

当然,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稀奇?他那贝发公司是中国制笔业的No.1。

他穿一件浅灰短袖衬衫,不系领带,一身随便的衣着,只有一个亮点——衬衣口袋上别的一支贝发笔,光泽晶亮,很吸引眼球。

还有两个亮点,那是他的方正脸上的一对眼睛。不是那种黑又亮的眼睛。他的眼睛是一种莹莹的灰,像猫儿眼,这种眼睛在黑暗中在前途茫茫的时候也能看得清楚。

10来年前,1993年春的广交会。他没有摊位。只能拎着一只木箱,里边装着简单的笔。广交会上有摊位的才能找客户。像他这样的“小商小贩”只能给人轰来轰去。

他远远站着看看都有什么老外在问询笔的行情。然后退到楼梯口等着,等那些老外出来时,给他们看他木箱里的笔。

广交会上那么多正规摊主,谁能对一个小贩感兴趣?

一周下来,无人理睬。

“那很苦的。”我不由得说。天很闷热,我满头大汗,他大汗满头。

不过他笑个轻松笑个明朗:“苦是应该的。”

这样的襟怀。

闷热的天,变成明朗的天。

又过去了两天,他在广交会的楼梯口等到了一位中东客户。

他有了生平第一张订单——2万美金的订单。

他还有一个收获:拿到了十来个老外客户的名片。

任何一个大老板,都会有一大堆他看都不看一眼的名片。可是对于他,这十来张名片也是生路。

他至今想起那个楼梯口还充满了感动。

他站在楼梯口,把观察到的情报一一记下。第一,圆珠笔的市场很大。第二,目前最能打进国际市场的是哪几种圆珠笔。

这个楼梯口,实在是一个民营企业家起航的港口。

他叫邱智铭。

1993年他接过一个30人的制笔厂,做内销的。这么小的小破厂,当然只能做内销——所有人都会这么想。

可是,一个高高大大长着猫儿眼的人,总能看得更清楚:内销?靠什么竞争?没有资本没有关系,而且,邱智铭不愿跟人喝酒。内销的场合上,不喝酒能行吗?

干脆直接做外贸。

半年后,那2万美金的订单也做完了,经验也有一点了。他又去1993年秋季广交会。还是只能拎着个木箱来回走,还是常常站在楼梯口。不过,这一次,他拿到了20多万美金的订单。后来用10来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把货发走。

我说,这是用木箱拎来的集装箱!

他说客户要货是杂七杂八的,有的客户只要几百支、几千支笔。贝发一律最快地服务最好地发货。后来,有的小订单变成了大订单,小客户变成了大客户。

贝发呢,小产品变成大生产,小商品打出大市场。

1994年,贝发外销额是600多万美金。

1996年,2600多万美金,相当于当时上海4大制笔上市公司的总和。

从邱智铭拎个木箱躲在广交会楼梯口,白白地站了一周,到他那贝发相当于4大上市公司的总和,前后才3年。

但是邱智铭觉得,他只有产量,质量呢?和国外差远呢!远到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差这么远?

问题在哪里?

他去了制笔业发达的瑞士、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终于弄清了中国圆珠笔水笔的4个病灶:精细化工、表面涂装、精密模具、精密机械加工。

回到宁波,他在贝发公司下边成立了4个研究中心和8个专业厂和一个保税厂。1997年开始,贝发平均每3天申报一项新的专利。1999年,终于填补了中国高档笔类的空白。

我说,你们贝发那时就是中国制笔业的最大吧?

邱智铭淡然一笑:“这个对贝发没有意义,中国最大对贝发没有意义。”

邱智铭坐在那里,背靠挺拔的群山,面对江水入海。宽厚的脸上,猫儿眼莹莹地笑着。

我突然觉得对邱智铭提出什么国内最大的问题,真好像对着音乐大师哼小调。

我想起哪儿看到的一条手机短信:“当今4大傻人——恋爱不成上吊的,没病没灾吃药的,合同签成无效的,看着手机傻笑的。”我想,当今还有第5号傻人——对着大师哼小调的。

后来才知道,贝发的营业规模,是国内第二名的3倍以上。2003年贝发的年增长数量,就相当于第二名的产量。

“这个对贝发没有意义。”这位10来年前拎个木箱在广交会上被人轰来轰去的人说。

贝发的一款产品就可以做到500万美金。贝发的订单做不过来,开始抓大放小,抓顶尖、抓主流、抓品牌。

但是邱智铭从2000年就早早地预感着一种危机。

大,不等于优势;强,才是优势。只有做得更好,没有做得最好。贝发人开始骄傲,这是观念的障碍。贝发的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带动可持续发展。贝发请来国内外管理咨询公司,把研发、生产、销售平面捆绑,把行政、后勤上下拉动,把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出去学习,把国外的专家请进来合作。现在,人才团队形成了,规范的管理重组了。邱智铭可以更多地

思考公司战略性的定位和阶段性的目标了。

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正在面对第二个开创期,或者说正要面对一个新的困惑期。邱智铭说,民企较之国企的优势,在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国企较之民企的优势,是有人才储备。

贝发是混合经济式的民企。邱智铭提前储备好了人才。那么,贝发兼具民企和国企的优势了。

贝发已经出口40多个国家,销售了35亿支贝发了。其中6家客户是世界500强。光是2003年,就创汇6620万美金。贝发在国际上产量第3,营业额第12。邱智铭清楚贝发下一步的目标。

邱智铭请国内外咨询团为贝发把脉的费用,是600万。总有人对他说:邱总,你有钱为什么不投资房地产,宁波房价涨幅连续4年全国第一,做房地产那是稳赚大钱的。邱总笑,说人生总是有很多诱惑,得挡得住。他么,聚焦做好一件事——把制笔的民族工业做大做强做成全球化品牌。

我想,这才是挡不住的诱惑呢。

从邱智铭1993年守在广交会的楼梯口,不过10年!贝发,从楼梯口出发!

他那猫儿眼又莹莹地放光。

2002年9月,世界500强之一,世界最大的文具公司美国的TESCO授予贝发一块技术创新的奖牌。全世界有600多家文具供应商,TESCO只发一块奖牌。

我看着邱总办公室里这块晶亮剔透的奖牌,想着那六百分之一的金贵,不觉痴痴地笑着。

当今傻人第6号:对着人家的奖牌傻笑的。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