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说:“我以为殿下是故意少写一笔,谁会相信殿下在众目睽睽下写出个错字来?”
众人都笑了,朱元璋也笑。
朱元璋少写一笔,却是他最得意的一笔,这一笔可以测人心,鉴定忠与不忠、驯服不驯服,他不想玩赵高指鹿为马的伎俩,却依然对自己驾驭人心的力量充满信心。
朱元璋忽然突发奇想地说:“钱万三,你不是有个愿望,想流芳千古吗?”
已经不再害怕的钱万三又紧张起来,连说:“不敢,不敢。”
朱元璋说:“这有什么,城门的匾我题得,别人也题得。这样吧,东安门、西安门,你选一个题写,好让天下百姓臣民,凡入金陵者,都知道有一个钱万三。”
此言既出,举座皆惊,众臣不禁面面相觑。
李善长委婉地劝阻道:“一定要他题,可以在他的家乡城门题写,那已经是很荣耀的事情了。”
没等朱元璋表态,早已变乖的钱万三连忙说:“行,我可不敢给王城的城门题,那天我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朱元璋替他铺好了纸,又把蘸饱了墨的大提斗递到他手中,执意破这个例,“题吧,东大西小,你就题东安门吧。”
诚惶诚恐的钱万三又激动又害怕,手筛糠般乱抖,墨汁洒了一地。朱元璋在一旁笑吟吟地鼓励。
钱万三憋住一口气,真的写下东安门三个大字,又在底下落了款:钱万三奉旨书。
放下笔后,一脸大汗。朱元璋说:“字如其人,胖乎乎的,有一种富得流油的味道。”
众官大笑。
李善长说:“钱先生并不傻,还知道落上奉旨的款儿。”众人又笑。
三
朱元璋称王后,原来的平章府经过修葺、改建、扩建,王宫和后宫各房都改了名字,从前孩子们念书的地方也改叫文楼了,与它对应的是对面的武楼,朱元璋取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含义。
这几天,因为开课的宋濂外出去了江西,由陶安代了几堂课,余下的时间马秀英亲自照料几个孩子写大字、温课。
这天,几个孩子在写大字,马秀英监堂一样坐在一边,自己也在写字。
郭宁莲坐过来了:“你真有耐心啊。”
“有什么办法。”马秀英说,“宋先生奉王命外出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呗。”二人都笑了。马秀英说:“从现在起,你给我老老实实在王宫里呆着,别像上回,又流了产。”原来郭宁莲又怀上孩子了,这几天直想吃酸的。
郭宁莲说过几天殿下要亲征姑苏,她不能不去呀!
“你疯了不成?”马秀英说,“你不是早就盼着生个孩子吗?上马打仗的事,你再也不要干了。”
“那我会憋死的。”郭宁莲说她这人从小野惯了,当不了大家闺秀。她问马秀英是不是在着手订立后宫规矩呀?千万手下留情,别把后宫变成监狱呀!
“瞧你说的,”马秀英说,“说话总是没轻没重的。”
朱棣举起手来:“娘!”又马上改口:“先生!”
马秀英笑了:“什么事?”
“我要尿尿!”朱棣说。
“过来!”郭宁莲招手叫他,领他来到门口,帮他解裤子,在树底下尿了一泡尿,又送回座位上。
马秀英说:“等你的孩子到了四岁,我也给你教,一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
这时金菊来了,她向马秀英说:“打听信儿的人回来了。”马秀英忙问:“怎么样?”
“人放了,”金菊说,“殿下还亲自题了匾,要在钱万三的家乡立牌坊,让他风光风光呢。”
马秀英欣慰地笑了。郭宁莲知道这是马秀英力谏的结果,她说:“差点砍头的人,一下子又得此殊荣,人世间的事真是难说。这都是马王妃相夫教子之功啊。”
马秀英戳点着郭宁莲说:“你这张嘴呀……”
到了吃饭时间了,马秀英宣布下课,看着下人照料孩子们洗了手,才向膳房走去。
朱元璋倒先来了,这是很少见的,他平时一个月也难得和家人同桌吃一餐饭。
朱元璋落了座,马秀英、郭宁莲才带孩子们入座。朱元璋把朱棣抱到自己旁边的座位上,问:“今天讲的什么课呀?”
朱棣露出一对好看的小酒窝,说今天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朱元璋先是哈哈大笑,继而虎起脸来,申斥儿子长幼不分,怎么可以把母亲比为猴子?
朱棣不服,说是娘自己这么说的。朱元璋不信,郭宁莲说她可以作证。
朱元璋又说起刘基、宋濂去江西办差,说这也是按马秀英的意思,是同她商量过的,他明白派刘基她是不情愿的,但这件事宋濂一个人办不好,容易引起非议。
马秀英的脸色又沉重了。
朱元璋见仆人给大家都盛了饭,便举了举筷子,示意儿子们:“说吧。”
儿子们参差不齐地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之后朱元璋下了第一筷子。
朱棣站起来看看摆上桌的四个菜,问:“怎么没有肉?”
马秀英哄他:“下顿才有。”
朱元璋说:“不能顿顿有肉。我小时候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你们现在一天总能吃一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