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二十七章(2)

张笑天Ctrl+D 收藏本站

刘基说这小把戏也只能骗骗胡大海这样的憨人罢了,朱元璋必不信。

  宋濂道:“你不同于我,向来胸中怀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常以赵普自居,正应该出山,建功立业,人家请你来了,却又百般作态,我不明白你是怎么回事?是真的想让朱元璋三顾茅庐?” 

  “那倒不是。”刘基说。

  宋濂说,“在婺州,在苏坦妹坟地上他请过你,他也亲自来过武胜村,今天又派两位大将军,也够得上隆重了。”

  刘基说,当今乱世,枭雄四起,他逐个地访察过,能成大事者只有这个朱元璋。但是他杀苏坦妹一事,太让读书人心冷,他的心也就灰下来了。

  既然骗不过朱元璋的眼睛,他还会再来的,宋濂问他打算怎么办?

  “走一步算一步吧。”刘基说,朱元璋是个雄才大略之人,但他出身微贱,未必容人,他出手是非常狠的。

  宋濂却另有见解,说朱元璋所占领之处,减免百姓税赋,对骚扰百姓的军队严加惩处,他的心还是很善良的。

  刘基的看法更独到,仁政和善良是两回事。心地狠毒的人也可以施行仁政,那是为了打江山、保社稷所必须;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得到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善良只是人的一种禀性,这种人反而不一定会用仁政来收买人心。仁政说到底是一种治国手段,而非发自善心。

  宋濂道:“这真是独到之见。我讲了这么多年的《论语》,并没从孔子施行仁政的字面上得出你这样的结论。”

  “孔子不过是坐而论道罢了。”刘基说,“如果他真的当了君主,他也许是南辕北辙的另一个孔丘了。”

  一席话说得宋濂不住地点头。

  三

  没请到刘伯温、宋濂,朱元璋骂了一声“废物”,心里不痛快,什么一死一疯,他断然不信,认为那是人家愚弄胸无点墨的胡大海。

  朱元璋今天回家比哪天都早。他在后花园石桥上一出现,金菊马上迎过去,说:“夫人等你呢。”

  失踪多日的马秀英早回来了,朱元璋故意不理她,这在他们夫妻间还是很少见的。

  “她还知道回来?”朱元璋没好气地说。

  马秀英笑吟吟地迎了出来,说:“你气色不大好,又为什么事生气?”

  朱元璋拣了个临湖长椅坐下来,说:“你不告而行,我还能不生气吗?”

  马秀英说:“那是好几天的事情了,也不至于气到今天!”

  朱元璋早猜到马秀英的失踪与郭宁莲有关,她必是到庐州去请郭宁莲了,还不是空手而归。朱元璋有气,故意不提这个茬,却突然冒出了另外一句不相干的话:有钱人都不是好东西!

  马秀英有点莫名其妙。朱元璋告诉她,不久前他把那个富甲天下的钱万三找来了,叫他出银子修金陵城墙,他答应得好好的,却一连几天不露面,再去找时,人早跑了。朱元璋问马秀英:“现在如果抓到他,你猜我怎么处置他?”

  马秀英相信朱元璋会杀了他。

  “那太便宜他了。”朱元璋说他想出个好办法,弄一百个金元宝、一百个大银锭,全拴在他身上,把他沉到长江里去。

  马秀英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目视着盛怒的朱元璋,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朱元璋的这一面令她很陌生。这是一种天生的仇富心理吗?

  金菊来了,说:“饭菜都快凉了。”

  朱元璋站起来,说,“走,吃饭,民以食为天啊。”

  餐厅里,除了张氏、郭惠、朱标,还有朱标两个弟弟、沐英,他们在静静地等待,朱元璋到来之前,谁也不敢动筷子。

  朱元璋在小丫环手中的铜盆里洗了手,坐到主位上,说:“吃吧,等我干什么!”

  朱标第一个动筷子,张氏说:“慢慢来,别噎着。”她给孩子们夹着菜。

  朱元璋跟前摞了一大堆盘子,还在穿梭一样上菜。朱元璋皱起了眉头。马秀英发现了他的表情,悄悄附金菊耳畔说了几句什么。金菊走到通往厨房的门口,挡住了继续往上端菜的丫环。

  偏偏又叫朱元璋看见了,他重重地放下了筷子,问是谁的主意,上这么多菜?

  张氏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叫他们多弄了几个菜,孩子们也借点光,换换口味,打打牙祭。

  朱元璋这才记起今天是九月十八,他的生日。人家是好心,他不好发作,他说:“谢谢岳母,其实,过不过生日都无所谓,讨饭的年月,我早把生日都忘了。”

  张氏笑道:“提那个干什么!”

  朱标夹了一块肉,却把肥肉剔出来扔掉了,饭粒洒了一桌子。朱元璋坐过来,什么也没说,用筷子把桌上的饭粒一粒粒夹起来送到嘴里。
  几个孩子瞪大眼睛望着父亲。

  朱元璋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李绅的《悯农》你们谁会背呀?”

  几个孩子都举手:“我会,我会。”

  老二朱抢先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朱元璋说:“所以,糟踏了每一粒粮食都是不对的,天下还有很多吃不饱饭的人呢。”

  这一说,朱标带头,朱、朱,全都把洒在饭碗周边的米粒拾起来送到口中。

  马秀英欣慰地笑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