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名叫蝴蝶 公元一八九四年 香港的英国女人

施叔青Ctrl+D 收藏本站

1

瘟疫过去了。

中秋后的早晨,亚当·史密斯梳洗完毕,立在阳台瞭望海景,风夹着桂花清香轻轻拂来,钻入他睡衣敞领,史密斯浑身舒畅。栏杆外的榕树,忽闪长雉尾的绶带鸟,看清了,鸟嘴和眼圈有一道漂亮的鲜黄。

这是一个气候怡人的星期日早晨,圣约翰教堂歌德式的尖顶在召唤信徒前往礼拜。信主的才能永生。史密斯抚摸仔细刮过的脸颊,等下他将穿上佣人亚福洗烫过的雪白硬领,坐在教堂的长凳双手交叠捧着圣经聆听汤玛士牧师布道,管风琴奏出圣乐,他心里充满信仰的喜悦。

做完礼拜,来到教堂外红棉树下散步,职别极高的殖民地军官、政要暨夫人,在上帝殿堂暂时收敛气焰,夫人们点着戴花边帽的头招呼阶层比她们低的教友,和颜悦色的微笑着,甚至停下来逗水兵妻子手抱的婴儿,或赞美衣帽店女老板的巧手艺。

史密斯但愿自己臂弯挽了位长裙窸窣的仕女同上教堂,她也戴着花边帽子,两人步伐一致,漫步碎石于路,与相熟和不相熟的教友寒暄问好,然后回到家里享用丰盛的礼拜日午餐。他已经从鼠疫的梦魇中苏醒过来,他需要回到他熟悉的生活中去,回到应有的理性与秩序,这包括他的交际礼仪,一举一动必须合乎绅士的作为。比如:小心翼翼的扶着女伴步上维多利亚会所的云石阶梯,在二楼餐厅抢先半步,开门让她进入,拉开椅子侍候她坐下,再轻轻往前一推,如果女伴抽烟,他即时划上火柴或接过打火机捻亮,然后捧着烫金皮的餐牌,轻声体贴地推荐会所的著名菜式。

邻桌坐的也许是警察局帮办和他的夫人,他,布莱敦磨坊主的第二儿子,在离开故乡四千里路之外的殖民地会所,和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帮办夫人平起平坐。前天在楼下酒吧,白发苍苍的法官大人问清他的身份,老头子拍拍他的肩:

“干得好,年轻人!可怜的狄金逊先生,一个爱闹的家伙!”

他前途无量。史密斯踌躇满志地对住海景,唇角高高牵起。接替狄金逊先生的人选,找出种种藉口,至今仍滞留伦敦,史密斯在洁净局呼风唤雨,尝到权力的甜美滋味。唯一欠缺的就是身边一位得体的女伴。瘟疫过后,他对安妮的想念愈深:她摘下帽子,那一头发亮栗色的长发,早晚各梳一百下,她告诉他。史密斯难忘安妮散发的那股体香,处女的芬芳。不像黄得云用莞香薰出来的香味——他愈来愈受不了那味道。他从小和安妮厮混,却没受她体香的诱惑而有进一步行动,史密斯抚着心,在这个上帝的日子里,为自己纯白的爱而感动。

他从箱笼底翻出故乡带来的笛子,湖上泛舟,他为安妮的歌声伴奏的那个笛子。收拾行李时,没曾想到带走它,却很高兴从箱底发现了。史密斯两腿并拢,立在阳台对住海,下唇按住笛嘴吹起他熟悉的牧歌。笛声呜呜声,荒疏太久,居然吹不成调,支离破碎的音节在异乡的天空轰响。史密斯悚然停住,他口干唇燥,自此不敢再吹笛了,只是深情的抚摸着它,眼睛投向远远的海的那一边。

他不懂自己。半年前他急于逃离的,如今变成他最大的渴望,如果安妮在这儿,她会为他布置一个舒适温馨的家,首先搬走楼下客厅多余的家具,点上壁炉,上面镶上镜子,安妮将诚心的征求他的意见,壁炉镜子上该选挂马或静物油画,不管决定如何,画要挂得很高,合乎时宜。客厅两边拱形门框上,他们多半挑中目下时兴典型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景画;蓊绿的橡树,云彩幽微精深。圆桌铺着手织的桌布,可能出自安妮秀巧的手……她将会把精致的英国搬到殖民地来。

每个月史密斯等待伦敦邮轮捎来安妮的信,每个月都落空。

史密斯立在阳台,享受美好的星期日早晨,阳光普照下理性、清醒的世界,上帝连续六天创造大地后休息的日子。他轻抚失声的短笛,感到孤清。他不愿形单影只的上教堂,巴巴望着人家回去团聚,而他独自一人回来啃半冷的食物,佣人亚福放假前帮他准备的。

他无路可去,除了一个地方,山下隐密的所在,他的行宫。史密斯在阳台焦躁的踱步,性急的盼望黑夜降临,等待黄昏最后一抹晚霞消失,黑暗是个深渊,他将像往常一样走下山,往下坠落,陷到深渊的底层。山脚下点灯的屋子引他前去,灯屋里藏着他的海蒂拉——古希腊擅歌弹琴的神女,她浑身散发莞香的香味,盛妆坐在灯下,她是他的夜之女妖,一朵夜里才盛开的花。

黄得云妓院的习惯未改,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然后坐在镜前悉心打扮,从前她一个晚上妆扮二次:酒楼花厅出局一次,散席后邀客人到她妓寨香闺“打水围”吃生果、瓜子前再补妆,最后陪客人留宿,上床前又重新打扮得醉眉恨眼。现在她只专心对住史密斯,把每晚的化妆减为一次。她坐在灯下排字花,一心一意等待。玫瑰椅摆着一把三弦,她从南唐馆带来的乐器。一等史密斯坐定,仆妇低头上来挥着一把大葵扇帮他解暑——山脚下的气温总比山顶高几度,黄得云取过三弦,唱一曲《昭君怨》,感叹飘零身世,珍琼弦声取代了失声的笛子,布莱敦的乡情牧歌远微了,史密斯呷多了锡杯里的酒,更不知身在何处。

他从不在这里过夜,等下酒醒了,他还是回到半山那个有壁炉、阳台的家,不管夜有多深。黄得云放下三弦,也不卸妆,只换一条裤头很松的“二奶裤”。(传说里二奶与大妇争主人同房,每以裤头松取胜,云云。)黄得云风情万种的躺下来,采取一个最美的侧脸,使出妓女的媚术来蛊惑他,柔骨轻躯任他弯转,变换不同的姿势去迎合他,正常女人所达不到的。他驾御着她,两人共享肉欲的飨宴、堕落的欢愉。

然后她匍匐在他脚下,像只蜷伏的猫,在另一次情欲升起的空隙中喘息。在最后一次狂乐的顶点过后,史密斯摊开被淘空的身子,为自己感官的要求感到震惊,他会是这样欲念深重的男人?

经不起黄得云苦苦哀求,满足她和爱人共度一夜的愿望,史密斯留了下来,搂抱他放荡的女妖过了一夜。隔天早晨他在逸乐的床上睁开眼,看到没有烛光、黑夜遮掩下的现实:红砖地横陈她的亵衣,第一次曾经使他感到淫秽的妓女红肚兜,墙角立着异教徒的小神龛,烧尽的香灰像堆起的小坟冢。飞龙雕刻、红纱宫灯、竹椅高几,史密斯心目中的中国和黄得云从湾仔春园街买来的西洋花纱窗帘、绿丝绒靠垫,带穗的桌巾,混合成光怪陆离的景象。

然后他发现他所躺的这张弹簧大床,是摆在唐楼的客厅中央。卧房在二楼,苦力从中环拍卖行搬来,没吃饱肚子,扛不上楼梯,就把床丢在客厅。中国人拜祖先、供神明的庄严厅堂,却被他们用来夜夜宣淫,真是不懂持家的娼妇所为。

史密斯脚一伸,重重踢了匍匐在他脚下的女人一脚,立即想离开这娼妓的屋子。他在凌乱的被褥找寻自己的衣裤,他的赤裸的腰从后面被狠狠抱住,出奇有力的把坐着的他按倒回床上,躺回他原来的位置。那个被他踢过的女人,双眼发光,反转过来骑在他身上。史密斯感到被侵犯了,试着挣脱,女人却插入他血肉里,和他连在一起,变成他的一部分。她撩拨他,施展所擅长的媚术蛊惑他,使他感到有如千万只蚂蚁的腿在血管里抓爬,史密斯禁不住撩拨,不止一次兴奋起来,在放荡的恶行过后,他躺在那里,比以前更感到孤独,他意识到身体的某一部分已经不属于自己,他控制不了它。他出卖自己的感官,做不了自己完全的主人。

他从心底鄙视这女人,他诅咒她,那揿入他血肉的女妖。他掉开眼睛,不愿去面对她那如谜语般难解的容颜,企图忘记他曾十指张开,叉入她浓密如黑夜的发茨,那种把另一个生命掌握在手中的实在感觉。蝴蝶,我的黄翅粉蝶。他发誓永远离开那个迫不及待扑向自己的柔软身体,不去回应她咂咂有声的啃啮,与她相互吞食,然后,足足有一世纪之长,才听到她餍足的叹息声,他趴倒下来,身心空白一片。

一经餍足,史密斯翻身下床,找出种种藉口,只为离开她。他甚至以撤谎做为交换。回到自己的家,双手插在口袋深处,立在阳台,面向漆黑不可辨的维多利亚海港。

史密斯在阳台上来回踱步,刚点上的香烟不耐烦的往一盆茉莉花一挥,磁一声,烧焦的味道。他左边的脸皮抽了几下,在已然模糊的天空找寻圣约翰尖顶的十字架。

“它与我同行,它诲我谆谆,它说我只属他一人……”

史密斯背诵圣诗,踱步愈来愈急。脚下一个不留神,绊倒一个玉兰花盆栽,整个人往前一趑趄,一个奇怪的景象发生了,他感到自己好像从体内悠悠飘出,飘到山脚下那个点灯的屋子,跌落在他抗拒了无数个夕暮的弹簧床,与异教的祖先、神明共聚一室。那个异教的女人两片嘴唇磁铁一样,吮吸他因缺乏爱抚而粗糙的耳垂,十只凤仙花的浆汁染红指甲的手,鱼一样的滑在他身上肆意游行,他吹熄灯火,抱着他犯罪的同谋,一齐坠入黑暗的深渊,永劫不复。

2

公元一八九四年这场瘟疫,驻港的英国人有十一个受到感染,除狄金逊先生之外,两名从伦敦来的女护士因照顾疫者结果染病丧命。为了纪念这两位牺牲者,圣约翰教堂的窗嵌上她们的名字:露茜·马丽安·莫里森、珍妮·茀萝拉·霍尔。两个生命换成两块烫金的古体字母,史密斯一手压在心脏的位置感觉到它的跳动,却毫无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在这个天灾人祸肆虐不息的孤岛,生命不可能持久,匆匆几十年短暂得令人叹息。史密斯好不容易逃过瘟神的捕杀,但他逃得过圣经记载惩罚有罪之人的地狱吗?那个烈火永不止熄、毒虫永不死亡的地狱!

那天早上他从黄得云摆在客厅的床上醒来,对住唐楼石灰天花板,一根根黑色的横梁,乍看之下像极了教堂十字架上耶稣的肋骨,瘦骨嶙嶙的肋骨。史密斯被自己的联想吓住了,他亵渎了主耶稣。他一个宿妓眠娼的罪孽深重的浪子,他是被诅咒的人,他将进入永恒的火坑。

“感恩吧,孩子,耶稣用他的血来洗清人类的罪恶!”汤玛士牧师高亢的布道声。

史密斯羞惭的跪倒在十字架下。他必须忏悔,他不知上帝是否会偏怜孤岛上这只迷途的羔羊,他迫切的想抓住汤玛士牧师的袍角,向他倾诉满盈罪恶,求他宽恕。他需要一个父亲一样的角色,在他又将堕落的刹那抓住他,使他免于又坠入罪恶的深渊。

在造访汤玛士牧师的途中,史密斯反复念着福音: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汤玛士牧师住在美梨楼英军的营房附近,高不可攀的围墙里一栋红砖花岗石建筑,和三军司令白色官邸比邻。中区这一带维多利亚军营,是香港开埠最早的建筑,于一八四四年兴建。大英帝国的船坚炮利强迫打开中国大门,《南京条约》里两项条款并列:“英国商人可在中国各地贩卖鸦片,传教士可在中国各地传道。”鸦片商、传教士组成的队伍并肩入侵,由军队来保卫他们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利益。在大英帝国深谋远虑扩张的阵营里,传教士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他们利用教堂、学校和医院来换得文化统治和华人的灵魂。

与三军司令比邻而居的汤玛士牧师,十二年前带着种族优越感,手捧《圣经》来到这佛光笼罩的神秘土地,他原是曼彻斯特的圣公会牧师,自称亲受主耶稣显灵,在梦中看到一线光,向他召唤:

“去吧!到海外传教团体那里,向他们讲:请派遣我到中国去!到那个奇妙的地方,称颂上帝的圣名!”

他屡屡向他的异乡教民宣导这一段轶事。

可惜汤玛士牧师来晚了,没赶上香港教堂未建,信徒聚集马六甲迁移过来的英华书院做礼拜、施水礼受圣餐的草创时期,他也没赶上参与《圣经》翻译成中文的神圣任务。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以《圣经》为武器,请来精通笔墨的华人名儒文士,逐字逐句解释《圣经》,口译成中文,再由文士执笔记录,最后把译成的新旧约《圣经》用英华书院自制的钢模、活版印刷成书。

为了弥补没能赶上秉笔华士翻译《圣经》的缺憾,汤玛士牧师接手主掌圣约翰教堂,坐镇东亚第一座圣公会教堂之后,勤奋地著述了基督教的教义,加入自己的灵修,从教友中遴选文笔信雅称著的李提摩太,把他的论文译成中文,在港澳圣公会刊物上定期发表。汤玛士牧师对“约翰福音”的神秘主义最感兴趣,他向华人教友布道,最常讲的是耶稣的奇迹故事,每次必定重复主耶稣显灵,他受感召东来传教那一段轶事。

汤玛士牧师住宅的豪华奢侈,颇令亚当·史密斯吃惊,沿着花园铺碎石子的小路,他被穿制服的华人男仆引入堂皇的客厅等候主人召见。除了墙上那幅基督升天的油画,点缀宗教气氛,牧师住处的华丽远远超过从前狄金逊夫妇山顶的家。史密斯无法把他常见矮小、衣饰朴素,脸上浮了一层黄蜡光的牧师和这一屋子的豪华联想在一起。

在书房里,汤玛士牧师正和长袍马褂、戴着玳琩眼镜的李提摩太议论一个圣名的中译,他为天主教的翻译大为光火。香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感化异教的华人采取同样的阵线,但彼此之间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至今仍争执不休,比如如何称呼“神”,新教徒主张用上帝,而天主教坚持利马窦所主张的“天主”。

汤玛士牧师在一月一次的牧师茶会上已经提出抗议。他振振有词:

“后天总督府的午宴,我还会向总督反映,情况可不同啰,我们罗便臣爵士是位虔诚的基督徒,现在总督府宴会,轮不到主教坐第二个位子了。”

他指的是第八届总督轩尼诗,是个天主教徒,在他任期内,占少数的天主教徒(他们是澳门来的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神父、修女)大为得势。天主教与以圣公会为主的基督教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到了传教士之间彼此不交谈、不来往的地步,李提摩太唯唯诺诺的听着。他父亲李西门是第一代教徒,英华书院培育的华人宗教青年,毕生以推广福音为职志。李提摩太尊敬他,以父亲为模。他心里不同意汤玛士牧师挂在嘴上的:

“上帝派遣我,他的仆人,来向华人传授福音,用基督教替代有欠缺的、不可迁就的儒教体系,因为耶稣胜于孔子。”

汤玛士牧师坚持尊崇一七○四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二世的主张:

禁止华人教友使用华人礼节,禁止祭祖尊孔。不去理会清朝康熙皇帝的声明:孔子不是神,是作为师长受人尊崇,祭祖是祭奠礼仪而不是宗教仪式。

李提摩太和上海的名儒文士对孔子、耶稣之间抱着可以合作的态度:

“耶稣心合孔子者也,儒教之所重五伦、五常,而吾教亦事五伦,证以圣经。儒教君子三戒,与吾教上帝十诫,皆有相同者。”

慑于汤玛士牧师的气焰,他不敢把这种“耶稣加孔子”的公式与他讨论,李提摩太自小接受基督教教义,张口讲新词,思想举止有一定程度的西化,但他坚持出外见客必穿长袍马褂,他是活在中西文化冲突里的人。

“……听说总督夫人身体违和,瘟疫才过,又碰到这事,总督心理负担够重的!”

李提摩太一口字正腔圆的英语。两人交谈,汤玛士牧师也不像在华人教徒面前卖弄他的粤语,这使李提摩太很窝心,表示洋牧师当他自己人。

“夫人患的是口炎性腹泻,”汤玛士牧师怕对方听不懂这医学字汇,又解释道:

“一种热带性疾病,我们早晚都为她祈祷。可怜的夫人!”

“看来病势不轻,这种时候向他提圣名中译的事……”

穿制服的男仆人进来回报客人的到来,汤玛士牧师问清是史密斯,挥手下令把客人请到书房来。史密斯一进来,迎面一排烫金的精装书,嵌在厚重雕花的柚木书柜,他脑子闪过一个疑问:这些崭新如斯的书,可曾被翻阅过,或只是用来做陈列装饰?

书房布置得堂皇讲究,更令史密斯咋舌,精致的骨董桌几,摆放着银器、雕刻,一张气派非凡的桃花心木大书桌上,摊开墨迹未干的中文蝇头小楷,李提摩太的译文。书桌前昂贵的红漆皮沙发里,坐着衣着寒素的汤玛士牧师,脸上浮着一层蜡光,与这一屋子的堂皇讲究极不相称。据说他来香港传教十多年了,从不准他的华人教徒踏上他家的门阶。

史密斯曾经想过当传教士。如果殖民地海外服务部不接受他的申请把他外派,第二个选择是加入教会让他到非洲的乡村小教堂教孩子英文,完成他遨游世界的梦想。非洲传教士是否能过如此奢华的生活?史密斯怀疑。

“啊,年轻人,欢迎,欢迎。提摩太,你一定要认识这位勇敢的年轻人,这一次扑灭瘟疫,他的表现真可获几枚勋章呢。总督的命令就是他率领洁净局手下执行的——放火除疫!”

李提摩太嘴里敷衍,心中怨恨这放火烧屋的鬼佬,虽然他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可知道,那些住屋被烧的可怜华人,被强迫迁挤到环境更恶劣的徙置区,李提摩太有亲戚住在其间,他甚至不敢去探望,怕乘坐的轿子被丢石头。

两个月前,当放火烧疫区的公告一传开来,李提摩太屋子前面跪了一排人,当中有他的亲戚,他们头如捣蒜哀求他上达民情,请求政府收回成命。李提摩太夺门而出,直奔汤玛士牧师的府邸,牧师听完求情,灰色的眼珠一转,竖起食指:

“嘘,李提摩太,这是上帝的惩罚,惩罚这些不信主耶稣的异教徒,灾难降临了,《圣经》上说的:‘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

李提摩太的上达民情只止于此。他回去翻阅《马可福音》,经书上明明写道:

“耶稣基督属于民众,属于受排斥、没有权势、一无所有的人民。耶稣和被蹂躏、受迫害的弱小者打成一片,为穷人争取公正平等。”

李提摩太的思想陷入极大的混乱,他深深自觉有负同胞期望,为此而自责,以后对汤玛士牧师的种种要求,也只模糊了事的应付。

此刻,他面对这个使他的同胞流离失所的直接刽子手,他的机会来了,最低限度也可逞口舌之快,为他的同胞讨回公正,或者请求这洁净局的官员上达民情,写报告上去,让总督知道华人疾苦,对徙置区的住屋环境有所改善。李提摩太扶扶玳瑁眼镜,咂着嘴,喉咙却发不出声,只要和一个以上的英国人共聚一室,他就自觉处于少数劣势,不战自败。这天他一反常态不肯留下来午餐,汤玛士牧师也不坚持。

“你留下来吧,孩子,告诉我,狄金逊夫人来信了吗?”

“狄金逊夫人已经安抵英国,我收到她一封信,一等她安顿下来——您一定听说了,她带孩子住到约克老姑妈家去了——她会帮我联系安妮……”

牧师浮着蜡光的脸,埋藏着一双尖锐、洞悉一切的灰色小眼睛,他故意不去理会年轻人重重的心事。

“来,到餐厅去,你和潘朵拉谈谈,她谁都认识,人面广……”

3

牧师娘潘朵拉很胖,一身肥肉,像教会救济华人教友的面粉,下多了酵母,发得东倒西歪,家居银灰色的袍子腋下两大块汗渍,牧师娘摘下做礼拜花团锦簇的帽子,脸上没化浓妆,史密斯第一次看清她的长相,她像一座庞然的山,背后三尺远的地方,站了个白衣黑裤的女佣在为她打扇,相形之下,女佣瘦得只剩一长条,名副其实的细妹。

细妹被牧师娘收容之前,原是水坑口“二四寨”日夜接客的雏妓。妓女卖入寨后,便不准外出,街头街尾设下木闸,仅容一人出入。十三岁的细妹染了梅毒,被龟爪丢弃街边,一个好心的嫖客把她弄到东华医院免费诊治,汤玛士太太让她在病床上皈依上帝。病愈后,无家可归的细妹跪在牧师娘的脚下求她收容,细妹初入牧师府鸟语花香的花园,真以为是到了《圣经》形容的天堂,她被领到花园尽头的下人房,两个年纪大的佣妇扒下她的衣物拿去烧掉,把她关在澡房用冷水刷洗消毒,最初分派给细妹的工作是照顾牧师娘出席宴会的丝绸衣裙,为了避免沾湿气发霉生黄斑点,她必须不让干燥衣物间的火炉熄灭,一夜之间起身无数回加添木炭。即使这样,牧师娘还是她天大的恩人,时时想叩头膜拜,就算她不得梅毒,二四寨(因嫖金夜则四钱,日则二钱而得名)妓女老去的下场是帮按摩的盲妹背琵琶,扶她上街,手摇一块白铁手铃,在又冷又黑的长街拖曳前行找顾客。

一直到这个夏天,细妹才被牧师娘唤到跟前,一日三餐替她打扇,客人在坐也不例外。史密斯愈来愈没有处身圣职牧师之家的感觉,虽然在跑马地唐楼他吃莲子羹听三弦时,黄得云也让女佣阿梅为他打扇。

潘朵拉眉嘴凑在一起的脸红扑扑的,长着厚厚的金毛,唇上有胡须。

“亲爱的,记得可怜的狄金逊先生吧?这年轻人亚当·史密斯先生是他的第二把手,应该说曾经是。唉,可怜!史密斯先生来殖民地没多久,偶尔也上教堂作礼拜,最近来得勤一些!”

史密斯讪讪的:“夫人,今天有机会正式认识您,非常荣幸!”

“啊,狄金逊先生,可惜了,他很幽默,每次聚会有他在,准不会有冷场,女士们聚在一起还怀念他呢……贝丝和孩子们回老家去了吧?”

“是的,汤玛士太太。”

“回老家,呵,没什么好羡慕的,听说她那独身的老姑母又尖苛又噜苏,够贝丝受的!”

史密斯喂着银匙中的豆汤,谣传牧师娘为了和狄金逊夫人在宴会上争出风头互不相让,而彼此伤了感情。她从不出席狄金逊家的下午茶,现在对手已经完全处于劣势,牧师娘嘴上仍不饶她。史密斯决定藏起心事,绝口不提自己宿妓眠娼求主宽恕的深重罪孽,而把这次见面当做一般性的造访。

潘朵拉打开话匣子,从赞扬上任总督夫人的机智到中环衣帽店女店主的是非,都逃不过她那张嘴:

“……夏威夷的土王元首来访问,大热天,穿礼服坐在看台上阅兵。土王的头点啊点的,打瞌睡。说老实话,我眼睛也几次睁不开,总督夫人故意使扇子掉到地下,惊醒他。当天晚上的宴会,这位爱打瞌睡的土王,竟然歪在总督的肩上睡着了,夫人起身带领女士们离坐去扑粉,假装不知晚餐还没结束,最后一道冰淇淋还没上……”

潘朵拉咂着嘴,不无遗憾,她给上任总督夫人的评语是:夫人对家务很热心,宴会后她讲起柱子里藏白蚁,讲得很激动。至于再上一任总督夫人她坐在柱子后不理人,丢下一屋子宾客,思考人生的意义去了。

“皇后大道中的‘碧翠丝女帽店’,喔,亲爱的亚当,你一定听说。”潘朵拉晃了晃刀叉,细妹的扇风加急了,“女店主用自己名字开的,这个叫碧翠丝的女人,从孟买来的,当然她是英国人,说是随她当军人的丈夫调来的,人们可从没见过她丈夫,后来她开了帽子店,生意一般,我去过二次,垂顾她买了一顶帽子……”

“也许你忘了,亲爱的,”汤玛土牧师提醒她,“买这顶帽子是后来的事……”

牧师娘胖脸红涨,她犹想分辩。

“不打岔了,讲你的故事,亲爱的,”

显然丈夫扫了她的兴,不过还是继续下去:

“有天总督的女儿走进碧翠丝的店里,和女店主谈天,听她抱怨香港天气太热,手流汗针涩穿不过去,做不了好针线,说的也就是女裁缝的话。后来碧翠丝还接到请帖,应邀到总督府喝下午茶。呃,她总算熬出头,一个女店主……”

告辞时,牧师娘热心的拉住史密斯的双手:

“以后欢迎常来,单身一人住这地方……我介绍些朋友给你。呣,这样吧,下星期六般含道有个义卖会,你来吧,认识一下艾米丽也好,”说着转向丈夫,“你说呢,亲爱的。”

汤玛士牧师安慰地拍拍妻子肥厚的肩:

“慢慢来,亲爱的。”

他送客人穿过花园。细妹和其他佣人住的下人房传来火鸡咕咕叫声。

“火鸡在叫,奇怪吗?中国没有火鸡,我们从孟买运来小火鸡,养大了圣诞节用,每年一样!”

“圣诞节!”史密斯环视花树长青的花园,他骚动烦乱的心突然静下来,牧师娘潘朵拉叽叽喳喳的是非闲话消失了,他对造访目的没能达到的失望被一种有所期待的心情所取代。是的,圣诞节,在这个救世主降生的神圣日子,他将没有理由不被殖民地的社交圈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欢庆圣诞的集会里,仕女们戴着出自碧翠丝巧手的漂亮帽子,在他眼前穿梭。

鸦片战争后,在广州发生了因西洋女人抛头露面违反华人风俗而引起的暴动事件。广东人吞不下给英国洋鬼子打败这口气,寻找事端发泄情绪。当他们看到第一批沿珠江坐船而来的蓝眼赤发“野蛮人”中,包括腰束得细细,胸脯鼓起的女人。满清官方通译上来干涉,列出种种禁例,包括不准西洋女人在街市公开场合招摇而过,败坏风俗。这位第一个登陆广州的英商妻子也颇知检点闭门不出,然而她在自家里的阳台散步,还是招来眼光,结果发生暴动,把躲在船上预备逃走的女子衣服悉数撕烂。

香港开埠以来,英国女人一直不成比例的稀罕,她们是殖民政府官员夫人、贵族夫人的贴身女侍、驻军的妻子、传教士的牧师娘、女儿,天主教修女、洋商妻女、女护士等,据一八八○年的统计,香港的英国妓女只有一名,而且是从西贡来的。

香港殖民地的英国女人,按照出身阶级、丈夫官位职业,区分成一个个小圈圈,物以类聚,俨然分明,每个小团体推出一个领袖当头,率领同伴同进同出。潘朵拉口中的碧翠丝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是位极特殊的女性。她和一位姓霍尔的军官订情,等了两年,未婚夫音讯全无,她独自从利物浦坐船飘洋过海,经过刚开航的苏伊士跑到香港来成婚。一下码头,坐上轿子直奔梅利楼军营,同僚通风报讯,从摆花街兰豆夫人的艳窟拖出醉死的霍尔军官,两人还是结婚了。

当时的习惯,夫妻失和,总是妻子以健康理由或孩子教育为藉口,离开香港回英国。碧翠丝和丈夫分居后,一反常态,不仅在香港住了下来,还开起衣帽店。但由于出身,她父亲是利物浦裁缝店老板,在阶级意识尤其划分严格的殖民地,必须敷上总督女儿垂顾的传说,使欣赏她手艺的仕女得到一种平衡。

至于汤玛士夫妇的女儿艾米丽,更是位难得的女性,一向闹惯的单身汉、军人一听到她的名字,立即肃然起敬。艾米丽年近二十五,已经超过了结婚的年龄。她在般含道开了间教会学校,又主持崇光孤儿院,收容十来个中英混血儿,英国军人在摆花街妓馆几夕风流留下的骨肉。她说一口带腔调的广东话,自己驾一辆小马车,到赤柱、石澳渔村坐在海边与渔家妇女聊家常,说服她们送儿女到她学校读书识字。渔村的人被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真的把男孩送去念书,艾米丽又驾着她的小马车出现渔村,和母亲们讲条件,她每收三个男学生,必搭配一个女孩,让他们学中英文、地理、基督教圣经教义,女孩还学手工绣花。

星期天的义卖会是为孤儿院、学校下一年的经费筹款。殖民地政府津贴微薄,艾米丽除了不断写信要求英国教会拨款,每年春、秋两季的义卖,捐助物品来自本地洋商银行机构,及学生们的劳作。

十二年前,汤玛士牧师听从主耶稣基督的感召,来到这犹待开发的渔港献身教化异教徒,他曾经考虑独生女将来的归宿,有意把她留在曼彻斯特。牧师娘潘朵拉的观点正好相反,香港的英国女子稀罕,女儿一到适婚年龄,还怕不被男士们包围,任她精挑细选,最好选中个有上进心的政府官员,一路升迁而上,说不定几年后女儿可当上香港第一夫人。

汤玛士牧师被说动了。女儿初到时还没完全长成,舞会、音乐会、野餐的请帖络绎不绝,甚至汇丰银行的小伙子在她窗下拉小提琴求爱。但艾米丽对殖民地的社交和以她母亲为主的闲言是非毫不热衷。妇女们因无所事事而烦闷,趿着绣花拖鞋,恹恹地歪靠床上,等得炎炎烈日下山,好聚集阳台话家常,她们在下午五点钟前是不会客的。与艾米丽年纪相仿的女孩,则沉迷于相互交换衣服穿的游戏,把裁缝请到家里来加长补短,改个没完没了。也有成群挤在碧翠丝的衣帽店,热烈讨论这一季伦敦流行的花边样式或女帽的形状。

艾米丽撇下在厨房为晚上的甜点是炖苹果或布丁而操心的母亲,穿着凉快的中国丝绸衫裤,坐在窗前捧了本书,脑中闪过做礼拜的那个可怜女人,被喝醉酒的士兵丈夫打得半脸青肿,帽子戴歪都遮住不了。她向艾米丽诉苦,说住澳洲的英国女人宁愿嫁给中国人,至少不会挨打,比驻香港的爱尔兰酒鬼好多了。

她开始以牧师女儿的身份到军营去慰问一些遭丈夫虐打受苦的姊妹,为火灾过后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送面包开水。艾米丽把时间花在照顾需要帮助的妇孺,没工夫参加舞会、音乐会了。她拒绝男士们的约会,这很伤她母亲的心,汤玛士牧师把每次祈祷的时间加长,比平日更虔诚的求主降福给女儿,指引她道路。

上帝是指引了她道路,艾米丽这样认为。一八八九年五月那次前所未有的台风,小岛天旋地转,百年老树连根拔起,一排排房舍倒塌,住民被活埋,船只像玩具似的被抛上岸。风从东南海上袭卷过来,潮涨二丈多高,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太平山山洪暴发,大灾难来临,毁灭就在旦夕。艾米丽抓住胸前十字架,跪在地上,身临《圣经》所描述的世界末日的恐惧:

日头要变黑

月亮也不放光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

天势都要震动

台风过后,抢救仍在进行。尸体飘浮海面,出海丧生的白种人当中,有一具基督教福音堂的何雅先生,他的游艇残骸在青山海面被发现,艾米丽把这当做上帝给她的启示,她接手何雅先生般含道的孤儿院,搬出堂皇的牧师府。

牧师娘潘朵拉仍未死心。她托人提醒亚当·史密斯星期六的义卖会。牧师以为这种场合介绍两人相识颇不相宜,潘朵拉劈头一句:

“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说出来我听听,你想你女儿还会特地梳妆打扮拿把扇子等人家来接她去听音乐?”

汤玛士牧师哑口无言。

那天亚当·史密斯抱着游园会的心情来到般含道,他逐渐接受外放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安心期待第一个异乡圣诞节的到来,他心急地想进入同胞的社交圈相濡以沫。抵达崇光孤儿院之前,他在黄种苦力一前一后扛着他的轿子里移动了一下坐姿,眼前浮起这样的景象:

秋高气爽的长青树下,长裙及地的仕女持着花边阳伞漫步绿茵草地迤逦前来,他迎面脱帽致意,陪伴当中相貌姣好的一位浏览义卖的摊位,鉴貌辨色,一见她看中的小玩意,立即慷慨解囊,讨仕女欢心。

史密斯对素未谋面的艾米丽小姐充满好奇,他从香港会所打弹子的朋友口中,听说艾米丽对文学兴趣很浓,强行加入不收女会员的文学月会,朗诵自己写的诗,付了半价会费被引为佳话。

下了轿子,面对两层楼其貌不扬的建筑,史密斯哑然失笑。孤儿院的走廊和院子摆满摊位,匀不出大片草地让手持花伞仕女散步社交。义卖会的人们都很忙碌,衣着朴素的女传教士协助灰色制服但收拾干净的混血孤儿义卖物品,多半出自孩子们劳作课做的圣诞树装饰,刺绣手工则出自女学生之手。

主妇模样的太太们和蔼地招呼来宾义买她们家中自制的布丁、甜饼,艾米丽忙进忙出,史密斯没能和她聊上两句。她身材细瘦高挑,充满倦容的脸上有一对遗传她父亲灰色,但澄明笃定的眼睛,与人谈话时,直直望入对方,稍稍宽阔的嘴一抿,总是温和的微笑着。

汤玛士牧师把女儿介绍给史密斯,一听说他是扑灭鼠疫的英雄,艾米丽立刻请他到学校为学生做一次演讲。她的要求被答应了,艾米丽双手合十感谢他。

“上帝保佑你,史密斯先生,十月一日见!”

说完匆匆走开,忙别的事去了。

“您有一位可爱的女儿,汤玛士太太。”

潘朵拉嘴一噘:“可爱?看她瘦成一把骨头,还病着呢!”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