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学校的时候,最喜欢绘画。教我们绘画的先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国画家。他的专门本领是画\"尊容\",我的曾祖的《行乐图》就是他画的,大家都说像得很。他教我们临摹《芥子园画谱》,于是我们都买了一部石印的《芥子园画谱》。他说:“临完了一部《芥子园画谱》,不论是梅兰竹菊,山水,翎鸟,全有了门径。\"
他从不自己动手画,他只批改我们的画稿;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就赏一红杠,大书\"再临一次\"。
后来进了中学校,那里的图画教师也是国画家,年纪也有点老了。不过他并不是\"尊容专家\"。他的教授法就不同了。他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先画了一幅,一面画,一面叫我们跟着临摹;他说:“画画儿最要紧的诀窍是用笔的先后,所以我要当场一笔一笔现画,要你们跟着一笔一笔现临;记好我落笔的先后哪!\"有时他特别\"卖力\",画好了那幅\"示范\"的画儿以后,还拣那中间的困难点出来,在黑板的一角另画一幅\"放大\",好比影其中的\"特写\"。
这位先生真是又和气又热心,我到现在还想念他。不用说,他从前大概也曾在《芥子园画谱》之类用过苦功,但他居然不把《芥子园画谱》原封不动掷给我们,却换着花样来教我们,在那时候已经十分难得了。
然而那时候我对于绘画的热心比起小学校时代来,却差得多了。原因大概很多,而最大的原因是忙于看小说。课余的时间全部消费在旧小说上头,绘画不过在上课的时候应个景儿罢了。
国文教师称赞我的文思开展,但又不满意地说:“有点小说调子,应该力戒!\"这位国文教师是\"孝廉公\",又是我的\"父执\",他对于我好像很关切似的,他知道我的看小说是家里大人允许的,他就对我说:“你的老人家这个主张,我就不以为然。看看小说,原也使得,小说中也有好文章,不过总得等到你的文章立定了格局,然后再看小说,就没有流弊了。”过一会儿,他又摸着下巴说:“多读读《庄子》和韩文罢!\"
我那时自然很尊重这位老师的意见,但是小学校时代专临《芥子园画谱》那样的滋味又回来了。从前临《芥子园画谱》的时候,开头个把月倒还兴味不差,——先生只叫我临摹某一幅,而我却把那画谱从头到底看了一遍,“欣然若有所得\";后来一部画谱看厌了,先生还是指定了那几幅叫我\"再临一次\"。又一次,我就感到异常乏味了。而这位老画师的用意却也和那位\"孝廉公\"的国文教师一样:要我先立定了格局!《庄子》之类,自然远不及小说来得有趣,但假使当时有人指定了某小说要我读,而且一定要读到我\"立定了格局\",我想我对于小说也要厌恶了罢?再者,多看了小说,就不知不觉间会沾上\"小说调子\",但假使指定了要我去临摹某一部小说的\"调子\",恐怕看小说也将成为苦事了罢?
不过从前的老先生就要人穿这样的\"紧鞋子\"。幸而不久就来了\"辛亥革命\",老先生们喟然于\"世变\"之巨,也就一切都“看穿\"些,于是我也不再逢到好意的指导叫我穿那种\"紧鞋子\"了。说起来,这也未始不是\"革命\"之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