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十四章 诏出四方

海宴Ctrl+D 收藏本站

    荀白水独自一人站在咸安宫朱瓦金藻的殿廊下,双手插在袖中,耐心地等待着从南苑猎场跑马归来的少年天子。

    无须细看,无须多问,萧元时甩开内监自行跳下车驾时那沉重的步伐,已经足以说明这个小皇帝此刻心头的不悦,让荀白水心头暗喜,抚着颔须唇角上挑。

    荀太后扶着素莹的手从窗下一张长榻上徐徐起身,语带嘲讽地问道:“怎么样?哀家和你舅舅说得不错吧?老王爷敷衍内阁倒也罢了,陛下亲自开口,他还是这么随意推搪,可见在他的眼里,皇儿依然只是个不用在意的孩子罢了。别的不说,单说以前他对先帝,难道也是这样不成?”

    萧元时闷闷不乐地坐了好一阵儿,绷着脸颊道:“母后不能这么说,强敌在外需要戒备,皇伯父所言也有道理。”

    荀白水躬身笑了一笑,温言道:“新君登基,边城比平日更加警觉,这个确实应该。可北境的动作远远不止这么简单,调拨的后方补给已经足以掀起一场大战。咱们姑且不说老王爷的决定是对是错,如此国运相关的大事,难道不该拿到朝堂上让群臣商议,再由陛下圣裁吗?”

    萧元时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皇儿可算是看清楚了吧,老王爷仗着先帝时的惯例,一手掌控军务,他不肯把这件事情回禀给你,你就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荀太后与兄长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冷冷地补了一句,“权臣独大便是这样的局面,皇儿难道还是不肯警醒吗?”

    两人左一言右一语,令萧元时的心头越发凌乱如麻。他此刻并未猜疑萧庭生是在策谋什么不当之举,荀白水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根本没有试图将他的思路引得这么远。这位内阁重臣到目前为止反复刺激和强调的重点,全都集中在老王爷对待少主的怠慢和轻视上面。

    一个心性未定的十三岁少年,越是知道自己理政能力的不足,就越是在意他人的观感和评价,长林王独自处理北境军务的行为,对萧元时来说无疑就是一种不够信任的表现。

    “既然长林王不愿对朕坦言,那么……那么内阁有何建议?”

    荀白水等的就是这句问话,唇边难以自控地浮起了笑容,忙借着躬身行礼的动作掩了过去。这道借口先帝托梦禁四野刀兵的旨意他已再三斟酌了许久,连该如何措辞都草拟过好几稿,只要小皇帝开口询问,立时便能侃侃而答。

    “颁发明旨?”萧元时显然没有想到是这样一条建议,脸上顿时露出了犹豫之色,“朕还是觉得……应该当面和皇伯父认真谈一谈。父皇临终前叮嘱,要朕礼敬王伯,这样瞒着他颁发旨意……终归有些不妥。”

    荀白水轻轻摇了摇头,柔声道:“正是因为礼敬长林王,此事才不好当面谈的。”

    “为什么?”

    “陛下细想,老王爷性情固执,以前跟先帝意见不合时都不肯轻易让步,何况陛下?他一向独断军务已成习惯,陛下所言他就是不听又能怎么办?到那个时候再强行颁旨,不是更伤长林王的颜面吗?”

    荀太后及时接过兄长的话锋,向萧元时倾过身去,“是啊皇儿,你想想长林王多大岁数的人了,近来气色又不好。他是先帝的兄长,素来恩义深厚。虽说是君臣为上,但皇儿到底是他的晚辈,万一意见不合起了冲突,把老王爷给气病了,岂不是更加不妥?”

    萧庭生近半年来时时告病,倒真让小皇帝有些顾虑,不由自主便点了点头,“母后说得也是……先帝刚走不满一年,皇伯父若真有什么不虞之事,朕也确实难以心安……”

    荀白水上前一步,继续劝道:“国丧孝礼,关系到天下之重,可老王爷的颜面又不能不顾,思来想去,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但是皇伯父奉旨辅政,符节令用印,总要通知他的……”

    荀太后低声道:“陛下可以传召符节令入宫开玺,不经前朝,当面下旨命少府禁言。之后朝阁留档,颁发四方,那就是你舅舅操心的事情了。”

    萧元时垂下眼帘又迟疑了半晌,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点了点头。

    一旦得到了皇帝陛下的亲自支持,以荀白水掌政多年的能力和效率,瞒着一位辅政未久的武臣颁发明旨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不过两天,派遣前往四境宣旨的朝臣就已经做好了出京的准备。

    事情虽然办得顺利,可素来行事求稳的荀白水还是觉得不够万全,思来想去一夜未眠,又在宣诏使们离开的当天,匆匆地将拟往北境的甄侍郎给拦了下来。

    “哀家不明白兄长还在忧虑什么,无论萧平旌是何等鲁莽之人,明旨已出,便如同覆水难收,难道他还敢当面违抗不成?再退一步说,就算他无法无天了,那北境军将也是朝廷的武臣,先帝才走了多久,我皇家旨令就无人愿意遵从了吗?”

    荀白水眸色深沉地摇了摇头,“就算是要当面抗旨,那起码也得派去的宣诏使能见得着萧平旌的面才行吧?”

    荀太后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怔怔地呆住。

    “北境可是长林军的地盘,随便挖个坑使个绊子,把京城的旨意在什么地方困上几天,日后他咬口不认,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荀白水说到这里,显然主意已定,“发往甘州的这道圣旨太重要了,任何人去老臣都不能放心。”

    荀太后立时吃了一惊:“兄长是想亲自前往北境?”

    “是。关键时刻绝对不容有失,老臣这趟辛苦,怕是不能偷懒逃掉的。”

    他这边下了决断,荀太后反而犹豫起来。在她看来,以前的长林世子再怎么值得忌惮,好歹也算性格温润行事周正,那个萧平旌可跟他哥哥不一样,从小就没怎么受过拘束,莽撞冲动,天不怕地不怕,明显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谁也不敢说他犯起浑来能走到哪一步,委实让人难以放心。

    “怀化将军行事的路数咱们完全不清楚,朝堂坚稳固然重要,兄长的安危也不是小事,这万一……”

    “太后娘娘过虑了。”荀白水笑着抬手安抚,“老臣这次出京,可以请陛下传发御令,调拨三百东湖羽林的精锐随行。北境终究也是大梁天下,朗朗乾坤在上,他萧平旌就算再狂妄,还能把老臣连同这三百人全都给灭了不成?”

    荀太后又考虑了片刻,心里终究是把皇帝的利益看得更加重要,再加上荀白水语气笃定神情自若,也就没有再强行阻拦,只是絮絮地多叮嘱了几句。

    小皇帝那日在南苑猎场露出的失落之色,萧庭生并不是没有看见,可他当时确实不好细讲,又不知道消息已经泄出,故而未曾立时追问,一心打算事过之后再找个机会,详详细细地解释给他听。

    接下来几天萧元时再也没说什么,整个金陵城甚是平静。长林王以前不怎么深度介入政务,除了荀白水告病未朝他能瞧得见以外,大朝会时排班中少了哪几位朝臣他完全没有留意,反而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荀飞盏,最先发现京城的情况有些蹊跷。

    为了不给长林王留出任何提前通知北境的机会,荀白水悄悄携旨出京,对外只说染了时症不能出门。荀飞盏毕竟是在荀府中养育过的孩子,再是政见不和那也是他的亲叔父,次日便抽空上门探视。不料刚进了后院二门,荀夫人就远远迎了出来,一脸轻松地说老爷喝了药正在沉睡,没什么大病,直接将他拉到旁侧的厢房,开始老调重弹地聊起了京城里适龄的闺秀们。荀飞盏被她追问得坐立不安,也等不到叔父醒来,找了个借口匆匆告辞。这次上门没有当面见到病人,可婶娘能如此宽心,显然也不是什么重症,接下来宫城里又无缘无故安排下许多差使,荀飞盏疲于应付,便将探病的事暂时丢开,直到忙过了一阵之后,才突然惊觉所谓并无大碍的叔父,算起来竟已有近七天未曾上朝。

    “你这孩子有心就行了,”面对再次过府探视的侄儿,荀夫人依然满面笑意,“你叔父的病不要紧,只是大夫说不能见风,这进进出出的容易加重。你又不是外客,不在乎这些虚礼,等他一能起身,婶娘就派人去叫你来,如何?”

    荀飞盏心下犹疑,却又不好反驳,眼看又要被婶娘拉去厢房,荀安如悄悄从后方的门内探出半身,向他轻轻摇了摇头,使了个眼色。

    这个眼色到底什么意思荀飞盏一时也看不懂,但至少能表明确实是有异常的情况。他眉头一皱,假意向院外方向走了一步,又突然转身,绕过婶娘迈上台阶,推门进入了内间,一眼便望见床榻上被褥平整,并没有一个人影。

    随后追了进来的荀夫人面对侄儿的连番追问,实在推搪不过,只得承认丈夫已经离府多日,可是他去了什么地方,所为何事,这位内宅贵妇可就真的是毫不知情了。

    荀飞盏知道在婶娘这里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也知道荀白水离开京城绝不可能未经圣允,索性转身直奔宫城,前往养居殿求见小皇帝。

    平心而论,萧元时对于私底下做这些动作并不喜欢,隐瞒了这么多天心里更是越来越不舒服,荀飞盏进宫当面一问,他索性也就说了出来,顺势指派这位大统领前往长林王府,将颁旨一事告知老王爷。

    北境此刻正在计划和准备着什么样的大战,萧庭生比京城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这一道禁罢四方刀兵的圣旨无异于是敲打在七寸上的一记杀招,令他跌坐在靠椅上久久回不过神来。

    诏出四方,便算是明示天下,荀白水离京又有七日之久,连提前通知北境的转圜余地都没有,萧庭生思来想去,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扶住自己的额头,长叹了一声。

    荀飞盏不谙军事,但长林王既说平旌握有大胜良机,他自然是毫不怀疑,当下既感到痛惜,又有些不解,疑惑地问道:“长林军为国御敌又不是坏事,国丧之仪到底该把握到哪个程度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平旌既然觉得有这个把握,为何不肯通报朝阁呢?”

    萧庭生面容灰败,苦笑着摇了摇头,“姑且不说军情机密,单论这边境兵祸之苦,京城殿上之人有几个能感同身受?并非我父子傲慢跋扈,此事一旦拿上朝堂,必然争论不休,难下定论。本王若是强行顶住了,这个专权的名头还是逃不了,但若是顶不住,北境百年难遇的时机,怕是会就此付诸流水。对我父子来说,只要此战能胜,边城得安,之后就算有泼天风雨,那也是值得的。”

    荀飞盏怔怔地想了片刻,脸色也有些沉郁,“如今内阁行事确实有点儿……让人不能放心,可是……可是那日陛下明明已经问起,老王爷为什么不能暗中回禀一声呢?”

    萧庭生扶着桌案徐徐起身,走向北壁静悬的朱红铁弓,凝神看了许久,“眼下的局面,一边是国之孝礼,另一边是千载良机,可以称得上两难割舍。本王已奔古稀之年,一生戎马,算得上饱经世事。但在下了这个决断之后,尚且免不了心头沉重,觉得有些对不住先帝……何况陛下……陛下他还不到十四岁,初登大位,刚刚脱了一团孩子气。难道为了自己轻松,就能把眼前这明显的两难之局摆到他的面前,让他一个孩子来承担这份重责吗?”

    正如萧歆生前对平旌的偏宠一样,长林王对于萧元时,显然也有一份君臣之外的真心疼爱。荀飞盏只觉得前胸阵阵发烫,不禁懊恼地道:“符节令那日入宫,其实我是知晓的。只不过当时以为朝阁用印留档,肯定已经事先通知了老王爷。没有想到这背后……”

    “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萧庭生无奈地转身拍了拍他的手臂,“皇权巍巍不容轻慢,既然这一开始我没有拦住,明旨出京,颁发四境,平旌的面前就只剩了两条路可以走……”

    长林老王口中所指的究竟是哪两条路,荀飞盏无须多问也能明白,心中越想越是不安,“请问老王爷,您觉得万不得已之时……平旌他到底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书房内本已压抑的空气,随着这句问话突然间变得更加沉寂。萧庭生回头看了他一眼,苍老枯瘦的手指拂过墙面紧绷的弓弦,白眉低垂,没有回答。

    九月初七,一路疾行的萧元启终于在十天的返程奔波之后,完成了自己信使的任务,将老王爷的回函呈递到萧平旌的手中。而就在他抵达甘州城的前两天,战意盎然的康王覃凌硕已提调出前锋三万人马,恰如事先预料的那样选择了莫山一线侵入梁境。萧平旌向父王致函,主要是为了后续军资调拨,并不需要等待回信才能行动,故而莫南营上下按照既定战策,先在南坡迎战后佯败,分军诱敌,稳步后撤,已将自己的主营北移至先期指定的莫荫谷。

    北境战事的进程虽然并不依赖于京城的这封回函,可老王爷的明确答复对于萧平旌来说仍然非常重要,他甚至来不及命人送来裁信的银刀,直接便将滴漆的封口扯开,一面展信阅看,一面随手将信封丢在了议事厅前的庭院中。

    林奚跟随众人离开大渝回到甘州后,一直在城中赁院独居,整理着她的药典。为了不让萧平旌在战前分心,她很少出现在军衙或府衙之内,偶尔接诊,也都是民间的病人。前几日魏广不知何故开始夜里惊咳,他的亲兵甚是担忧,悄悄去医营请来了杜仲。结果这位老将军讳疾忌医,连腕脉都不肯让人把看,直接就把大夫给推了出去。杜仲想着林奚是个姑娘家,若是她来问诊,老将军再倔强也不好上手就推,于是便找了过来向她求助。

    林奚早几年便认得魏广,当然知道他的脾性,急忙收拾了一下,跟着杜仲来到军衙。魏老将军没有家室,就住在东二巷侧院的厢房内。两人匆匆进去一看,屋里屋外没有半个人影,显然他已经听到风声,悄悄躲了出去。

    “茶杯里的水还是热的,从东边绕到议事厅,应该能堵住他。”两名医者几乎要被这位病人给气笑了,哪肯轻易放过,飞快地穿过狭窄的东二巷,分头堵住了议事厅庭院的前后两门。

    萧平旌此时刚看了信,正在后厅向萧元启询问京城的近况。鲁昭带着几名亲卫侍立于院中,惊奇地看见魏广行动诡秘地溜了进来,忍不住出声问道:“魏老,您这是在躲什么呢?”

    魏广赶紧朝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如果有人问,就说没看见我,没看见啊!”

    鲁昭没有应答,眨着眼睛看向他的肩后。老将军急忙转身,只见林奚带着一丝浅笑,就站在院门内不远的地方,再转过头看向另一边,杜仲已经施施然地向他走了过来,顿时双肩一垮,无奈地辩解道:“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过是上了点年纪夜里少眠而已,根本就不是生病!”

    鲁昭闻言关切地打量了他几眼,小心地问道:“老将军有病啊?”

    魏广气得双眉直竖,“呸呸呸!你才有病呢!”

    “老将军先别担心,”林奚轻声安慰,“让杜大夫诊断一下再说。没有您同意,他不会随便告诉怀化将军的。”

    其实魏广怕的并不是生病,而是大战将至,却因为医者的一句话不能上阵杀敌。林奚的这句劝慰正中他的心坎,脸上的表情这才缓和下来,“那先说好了,寻常的小毛病,可不许告诉将军。”

    杜仲见他松口,哪里还有什么不能答应的,赶紧点头,“好好好,都听您的。”

    这时院中吹过一股旋风,方才被萧平旌随手抛下的信封随风而起,翻卷着拍上林奚身旁的树干。她蹲身拾起来一看,封面上并无字迹,于是顺口问道:“这是什么?”

    堂堂甘州营主将军衙议事厅外的庭院这么邋遢,让身为亲将的鲁昭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解释道:“这是老王爷回信的外封,我们将军当时急着看,顺手就撕开给扔了,这还没来得及打扫……”

    林奚面色一沉,又将纸封翻来覆去地细看了两眼,皱起双眉,“小鲁将军,这下头的封口曾经被人打开过,你们没有看出来吗?”

    老王爷从京城传来的回函居然曾被开启,这委实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林奚此言一出,连一旁的魏广都惊得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带着她奔入议事厅,向主将禀报。

    萧平旌接信后只着急要看,确实一时大意没有检查,闻报后也吃惊不小,立即接过纸封细细察视,面上渐渐浮起了阴云。

    此刻厅上最为惊恐慌乱的人当然还是萧元启,整张脸吓得毫无血色,指尖更是控制不住地微颤。只不过他是信使,出了这种事怎么惶惑都是应该的,倒也不至于引人起疑。但也正因为他是信使,一路上信件如何保存,如何起居赶路,是否发生过什么异常事件等等,萧平旌要盘问的人自然首要是他。不过才短短一刻钟的问答,这位莱阳小侯爷的整件内衫几乎都已被冷汗浸透。

    “送过去的书信是元叔亲自检查的,绝对没有问题。……至于大伯父这封回函,我、我敢对天起誓,接信之后片刻未敢离身……平旌,请你相信我,这一路上我连晚上睡觉时,也是把它小心放在枕边的,实在想不出……这到底什么时候被人打开过……”

    他跟随萧平旌从军,在甘州待了近两年,如果真想看看老王爷的回信,送到以后可以正大光明地跟着一起看,完全没有私下里偷偷打开的必要。因此厅上众人包括萧平旌在内,倒也没人直接怀疑到他的身上,闻言后俱是各自沉思,推测最有可能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我想来想去……”萧元启暗中咬了咬自己的舌根,试图稳住心神,“会不会是大渝的谍探,对我使了什么手段……”

    萧平旌稍一沉吟便摇头否定,“你从金陵回程的日子,自己都是头天才知道的,这一路上脚程又快,丝毫没有耽搁过。大渝的谍探再厉害,到底是异国混进来的,肯定做不到这种程度。”

    萧元启推诿未成,只能拼命地懊恼自责,“都怪我粗心愚笨,把事情给办砸了。不瞒你说,我直到现在,也看不出这封口到底怎么了……”

    “这手法确实不错,也难怪你看不出来。”萧平旌的眼珠轻微转动了两下,“这开启又加封需要时间,绝非半途中能仓促施为,我倒是觉得……很可能在你离开京城之前,这封信就已经被打开过了……”

    “京、京城?”萧元启一时心跳如鼓,脸上刚刚恢复少许的血色瞬间又褪了个干净,“那……那到底要不要紧?还有什么办法能弥补吗?”

    萧平旌轻轻叹了口气,“好在父王回信里也没有写到太多细节,倒不影响先期的战事安排,总算不是最坏的局面。”

    鲁昭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甚是不解地插言问道:“末将就不明白了,不管这事儿是谁做的,他偷偷把信打开看一下,之后又能干什么呢?”

    “以前曾经有一个人说过,如果你不知道敌人的箭来自何处,又会射向何方,那么首先要想的,就是自己的要害在什么地方……”萧平旌起身走到厅口,目光沉沉地看向远方,“就此事而言,关键不是有人随后能干什么,而是我最害怕他们干什么。”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