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墨淄侯进京引发的诸多波澜,直到二月初东海使团离京之后才算渐渐平息。所有被卷入这场风波的人里,对结果最为满意的莫过于正阳宫的荀皇后。梗在心头多年的尖刺被一朝拔出,她只觉得周身轻松,不仅认真张罗安排淑妃的祭礼,对养在宫中的两个庶皇子也亲切慈爱了许多。
“臣早就跟娘娘说过,人都死了七年还能掀起什么大浪?您看,最后也不过是布置一间祭堂,由他们以故国之礼略尽哀思罢了,连陛下都没有亲临,哪里值得娘娘当时那般忧心?”
荀白水原本就没觉得墨淄侯真能对皇后和太子造成多大的影响,进宫请安时不免流露出了这个意思。荀皇后正是心情大好之际,也不反驳,顺着他的话应了两声,转过身便来到香堂,虔心叩谢白神护佑,还给乾天院赐出重赏,命濮阳缨早些开始准备春祭。
进入二月以后,天气开始快速和暖,眨眼间便到了桃红柳绿的三月。梁帝按常例携宗室重臣前往九安山春猎,打算好好松缓一下,舒缓近些时日疲乏的心神。
虞氏罪行涉及内苑,此案并未对外公开,但莱阳侯降爵闭府,随驾出行的资格当然也被取消。这么一来反倒正好合了他的心意,跟着隐藏在府的墨淄侯,一门心思地日夜苦修。
萧元启的资质和根基原本就不差,得了第一高手的亲自指点,自然进步飞速。墨淄侯不是一个有耐性的人,与这位族侄也没有真正的师徒之谊,教习他时自然十分刻薄严厉。原以为这个娇养长大的皇族子弟多多少少会有些退缩,却没料到他居然真能完全忍耐下来,越到后头越是适应,倒让人不禁刮目相看。
“父母皆为罪人,我在大梁朝堂上早就注定没有一席之地,若是连武学上的苦也吃不得,将来还能有什么用处?”萧元启在草丛中拾回自己被打飞的长剑,既是在向墨淄侯表明决心,同时也算给自己打气,“金陵城非你久留之地,我知道圣驾回京之前你肯定要走,既然每时每分都这般宝贵,我又岂敢畏难偷懒?”
墨淄侯抱臂斜靠在假山上,面无表情地道:“不是。”
萧元启讶然回头,“不是什么?”
“不是在你们皇帝回京之前,我明日就走。”
萧元启顿时有些紧张,“有什么不对吗?这个莱阳府现在人人避之不及,你就算再多停留些时日,应该也不会有任何危险吧?”
“我刚刚得知,大梁皇帝指派了使臣回访东海,到时必定会要求当面见我,以确认我已经回到本国。这两国邦交,即便是我也不能全然不顾……你是有根基的人,近一个月教授的东西已足够你练上好几年,关键只在于你自己是否松懈罢了。”
萧元启低下头,紧紧握着手中剑柄,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后方低声道:“母亲遗书中说,她是自愿就死……还说,若从东海那边论起,我可以叫你表舅……”
墨淄侯面无表情静立良久,方道:“可以。”
“表舅放心,我自会勤加修习,绝不懈怠。濮阳上师有一句话说得对,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实力和耐心。”
听到濮阳缨的名字,墨淄侯的眉心微微皱了皱,但却没有马上就说什么,只在最后离开之时,简单叮嘱了几句,“大家都是互相利用,谁也无须讳言,不过那位白神院的上师……他骨子里可与你我不同。咱们三个人中只有他毫无顾忌,什么都不在乎,是个单纯的复仇者。你最好能明白这一点。”
此刻的萧元启并不在意濮阳缨到底想做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墨淄侯既然提醒了,他便点头听着。对他来说,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闭门苦修,每日必要练到筋疲力尽逼近极限方停,对外界的所有消息都不闻不问,竟宛如在这繁华风流的帝都城中消失了一般。
四月初,在九安山盘桓了近一月之久的梁帝起驾回京,去年边境战事引发的凝肃气氛渐渐褪去,金陵朝堂终于恢复了表面上波澜不惊的常态。
长林世子身体渐愈,王府内朝务相关事宜重新由他主理。比起去岁初秋开始的重重波乱,年后这三个多月可以算是十分轻省,萧平章难得有了些空闲,便挑了几件合适的政务出来,逼着二弟学习料理。
这日一早萧平旌又没能逃得出去,被大哥拖到了父王的书院,塞了一沓节略邸报给他看。萧庭生完全置身事外,只喝着茶欣赏小儿子蔫蔫的样子。
廊下脚步声响,元叔自外而入,行了礼,将一封书折递上前,道:“王爷,内阁转来驿报。”
萧庭生不由一怔,“你没说错吧?不是军报吗?”
“不是,是驿报。”
“朝中驿报,转来我长林府做什么?”萧平章也有些困惑地走了过来,接过书折打开,快速阅看了一遍,眉峰渐渐蹙起。
“怎么了?”萧平旌的身量比兄长略高一些,伸长了脖子从他肩上看过去,“出什么事了吗?”
萧平章抬手将折报递给了他,转向父王禀道:“是北燕国书的最新副本,从后附的使团名单来看,他们的五皇子这次要亲自来金陵。”
北燕慕容氏立国四百余年,时日比大梁还要长久,两国邦交虽不像梁渝之间那般紧张,但也常有战事,并非歃盟之国。近些年北燕国中朝政不稳,暴乱频发,星火汇集渐至燎原,其势愈演愈烈。从萧平章最近收到的线报来看,北燕朝廷口中的“乱贼”已打下了琚水以北半壁江山,几可与慕容皇室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为全力应付国内的乱象,自两年前起北燕朝廷便有安稳南境,与大梁结盟修好之意,双方多次博弈商谈,大约也达成了一些共识,这才有使团入京以图敲定盟约之举。
“五皇子是北燕皇帝的嫡子,位封惠亲王,在朝中分量不轻。他决定亲自前来,可见其国中内战,情形比我们原来知道的更加不妙呢。”萧庭生感叹了一句,但仍然有些不解,“不过,长林是武门之府,不参与政务和谈,内阁按例结总通告即可,为何一收到驿报,就直接转过来了?”
萧平旌刚刚看完手中的文折,抢过话头答道:“我猜,大概跟皇子出使的随行护扈有关吧。护送这位惠王殿下前来金陵的,是北燕瀚海王第三子,拓跋宇。”
萧庭生微微动容,“拓跋瀚海剑的传人?”
萧平旌点了点头,“此人只有二十三岁,琅琊高手排名已是第六。内阁现在就像有了规矩似的,一看见琅琊榜中人,就转到长林府来了。”
“咱们这个金陵城近来是怎么了,”萧庭生皱起眉头,“从段桐舟,到墨淄侯、拓跋宇,这琅琊高手一个接一个的来,倒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安排,故意推动似的。”
萧平旌似乎被“故意推动”这个说法所触动,捏着自己的下巴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
两人说话时萧平章一直没有插言,神色怔怔,似乎也在琢磨着什么。萧庭生察觉到他的安静,转过头来,语带询问地叫了一声:“平章?”
“北燕如此情势,也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萧平章向父王淡淡一笑,侧过身去,“平旌,正好你闲着,有个差使给你。”
兄长这次交代下来的差使,对萧平旌而言并不难办。他打小在琅琊阁受教,各地鸽房的人认识得不少,对金陵鸽房当然更是熟悉。萧平章想要知道的北燕最新消息,他次日跑上一趟就查了回来,还能有空闲拐到扶风堂去找林奚聊个天。
扶风堂病人不多的时候,林奚一般都会待在药房里。入春后时症渐起,她正在调配一种袪瘟毒的成药,心神十分专注,萧平旌推门进来的时候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长林二公子倒是很有眼色,自己给自己倒了茶,拖个小凳到中间摆满各式药具的长方桌边坐下,时不时给林奚拿个碗,递个剪子什么的。
将数份药材调配好放入罐中熬制,林奚这才拿起桌边自己的茶杯饮了一口,问道:“你不是抱怨最近总是被世子抓着学理政务吗?今儿怎么这么闲?”
“刚替他跑完腿呢!”萧平旌好奇地朝林奚喝的茶杯里看了一眼,“你水里红红的泡着什么,很稀罕吗,从来都不请我喝。”
林奚被他惹得笑了一下,“只是普通的栗果,你喝不惯的。”说着拿了个新茶盅,将自己杯中之水分了一些给他。
萧平旌接过小抿半口,果然喝不习惯,皱着眉头放到一边,“偷偷告诉你吧,又有一位琅琊高手要到金陵了。”
“谁啊?”
“北燕瀚海剑。父王和大哥都看重得很……其实照我说,墨淄侯都来过了,拓跋宇又算什么?”
林奚随口道:“连我都知道拓跋家是北燕第一名门,朝中亲贵。按琅琊阁的规矩,瀚海剑怎么就能上榜呢?”
“拓跋宇只是瀚海王的第三子,没挂朝职。”
林奚秀眉微挑,“听你的说法,琅琊阁一心只答江湖事,想跟朝堂切割开来,可照这么看,怕是也切割不清楚。”
萧平旌耸了耸肩,“可不是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大多数绝顶高手,总是会跟各国朝廷挂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哪有那么容易分得清楚?也不知道老阁主改这个规矩的时候,到底抽的什么风,受的什么刺激。”
林奚一时没忍住,被他逗得笑出声来,低头拿手帕掩了掩唇。
这时云大娘探头进来,问道:“姑娘,午膳准备好了,有二公子爱吃的水晶虾仁,您二位想在哪儿吃啊?”
她这句话问得如此自然,林奚顿时有些脸红,嗔道:“谁说过要留他吃饭?”
萧平旌夸张地睁大了眼睛,“我进来拿盆递碗地也算帮着干了活,连饭都不留吗?”说着吩咐云大娘,“在茶厅上吃就好了。”
林奚一向拿他的自来熟没办法,若要较真自己又觉得矫情,也只能转头不言。午膳后萧平旌估摸着兄长快下朝回来了,没有再多停留,只闹着她又要了包新茶,便告辞而出。
纵马奔离朱雀大道,转往东西向的另一条主街,迎面正遇上巡防营的孙统领带着一队人马经过,萧平旌稍稍停缰,笑着打了声招呼。
孙统领赶忙过来回了礼,道:“二公子近来忙什么呢?上次说过要到我们巡防营给兄弟们指点几手的,您可别忘了。”
萧平旌笑道:“放心吧,我答应的事绝不食言,就这两天肯定来。”
两人正说话间,一阵密集的马蹄声自街口另一边传来,数十骑人马飞奔过街头,马上骑士虽是平民武人打扮,但所穿袍服质料华贵,佩带的也是上好的兵器,奔驰而过时气势十足,连青石街面似乎都有些颤动。
孙统领见萧平旌的神色有些疑惑,忙主动解释道:“那是关外七大马场的人,每隔一年上京送一次年礼,因为远途而来不容易,一般要待到四月中才会回程。”
“送年礼?送给谁啊?”
“他们给朝廷供应战马,多少在京城有些人脉,年节走动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孙统领说着转向身旁的副手,吩咐道:“你亲自去他们住的客栈,给这些马场的人打个招呼。天子帝都不是关外,不要搞出这万马奔腾的气势。闯出祸来,不是给咱们巡防营添麻烦嘛!”
战马供应是兵部的事,萧平旌又是个闲散无职的人,对什么关外马场并无兴趣,跟孙统领道了别,扬鞭催马回到府中,直奔向东院书斋。
萧平章散朝后跟荀飞盏多聊了几句,这时也才刚刚回府,正想叫来东青问问平旌的动向,便见他从开敞的窗口翻跳了进来,不由一笑,“你倒回来得巧,拜托你的事办得如何?”
萧平旌将一沓纸页摆到他桌案上,得意地道:“都整理好了,全在这儿。”
萧平章并没有急着看,反而问道:“你既然整理过,想必也都看了,对北燕如今的情势有什么想法吗?”
萧平旌在书桌对面坐下,仰着头想了想,道:“大势所趋如同洪流破堤,非万钧之力不可阻也。北燕朝廷想要挽回的机会并不多,关键就看当下这局面稳不稳得住了。”
武臣不参政乃大梁定规,长林府并未介入过与大燕前期和谈的相关事务,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身为长林世子的萧平章不可能不加以关注,更不可能没有他自己对于情势的推断,派平旌前去打听北燕最新的消息,也只是为了最后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已。
“北燕惠王入京在即,今日朝堂上内阁也提交了最后拟定允准的和谈条件……”萧平章将一份文书递向二弟,“你也看看。”
萧平旌知道这是逃不掉的一项功课,认命地接了过来。他素日虽然不管这些正事,但知道的信息远比旁人更多,匆匆看过一遍之后,很快便发现了其间症结所在,眉头不由自主皱了起来,疑惑地看向兄长。
“内阁远在京城,边境上许多情况不如咱们清楚,在他们看来,燕梁两国结盟,谈到这个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倒也不必苛责……”萧平章不问也知道他在疑惑什么,叹了口气,扯过一张空白纸笺,提笔濡墨,“此事明日还要再议,我得赶紧拟写奏章,顾不上管你了,自己玩耍去吧。”
萧平旌如获大赦,生怕他改了主意,跳起身一溜烟地向外奔去,谁知刚转过书斋外院的回廊,迎面便遇上了蒙浅雪,忙停下来见礼,“大嫂。”
蒙浅雪眯起眼睛打量了他一阵,表情有些古怪,“北燕惠王就要来签和约了,你还乐呢?”
这句话似是无缘无故凭空飞来,萧平旌完全听不明白她的意思,“啊?怎么了,关我什么事?”
蒙浅雪挑了挑眉,“两国结盟最常用的手法是什么,你不知道吗?”她见萧平旌仍是一脸茫然的表情,不禁有些着急,“联姻啊!北燕这次要遣嫁一位郡主过来,京城的女眷们议论好几天了。”
萧平旌又呆了片刻才反应过来,“我?!”
“你当然不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但总归也是个合适的人选。”蒙浅雪走近一步,压低了声音,“自打你成年之后,陛下就一直想要给你娶亲,去年父王刚刚松口,他遇上这么个机会能不提吗?”
若说萧平旌此刻已经明确想到了什么,其实并没有。他当前所有的思绪与情感还都处于懵懂之间,并没有经过清晰的梳理,连自己听到消息后陡然而生的烦乱之感,一时也不明白究竟因何而来。
蒙浅雪倒是一脸“我懂”的表情,安抚道:“你也别急,这么大的事,即便是陛下也不可能不跟父王商量。我马上去问问你大哥,有了准信儿就给你回话啊。”说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快步离开。
萧平旌愣愣地瞧着她走远,刚才赶着要出门的兴致荡然无存,不由自主便开始盘算如果父王真的同意了,他应该找什么样的理由推脱。至于为什么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坚决推脱,此时此刻他反倒有些顾不上细想。
有道是旁观者清,相比于尚有几分迷茫恍惚的萧平旌,蒙浅雪之所以这么上心,那绝对是因为她偏爱林奚,自告奋勇揽下这件事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奔向了书斋。
萧平章正端坐于书案之前,时而挥笔疾书,时而又停下来思忖,眉间微微拧了一个浅浅的“川”字,听见妻子轻盈的脚步声,他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
两人结缡七年,彼此早已非常熟悉。一看到这个细微的表情,蒙浅雪便知他正在处理极重要的正事,没有敢立时打扰,只守在一旁,安静地给他磨墨换茶。
大约黄昏时分,萧平章终于将拟定的奏本缮录完毕,长长舒一口气,伸手揉了揉僵直的肩颈。蒙浅雪赶忙过来,一面搭手给他按捏,一面想着该怎么开口询问。
萧平章只用眼尾扫了扫她就已明白,失笑道:“这又是听了什么女眷们乱传的消息?放心吧,不是我们平旌。”
蒙浅雪的双眼顿时一亮,扳过他的肩头,“真的?不是我们平旌是谁啊?”
萧平章忍不住逗弄道:“只要定的不是我,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蒙浅雪顿时竖起双眉,压在他肩上用力掐了好几把,笑道:“你还想娶北燕郡主,美死你了,先打得过我再说吧!”
两人笑闹了一阵,看看暮色已染窗棂,这才整理衣衫,回到寝院之中。
萧平旌原本就习惯到东院来吃饭,今日心中有事,更是早早地候在了摆晚膳的花厅,一望见兄嫂的身影,便急匆匆地迎上前,看向蒙浅雪。
蒙浅雪面含浅笑,朝他挤了一下眼睛,轻轻摇头。
萧平旌心头一松,瞧着满桌菜肴顿时便有了胃口,高高兴兴地啃掉了一整个红烧蹄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