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二十六章

张洁Ctrl+D 收藏本站

也许不必那么悲观。据他所知,北京、上海、哈尔滨……许多城市的工业管理

部门,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都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组织、研究工作,有些

企业业已开始试行。生活毕竟前进了,人的思维方法已经变得更加科学。人们一旦

从迷信和愚昧中挣脱出来,就会爆发出无法估量的能量。

                 十一

  当文学作为文学的时候,有人很可能会把它当成擦屁股纸,也有人一辈子不会

读上一本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为政治奉献给人们的羔羊时,却成为老幼咸宜的食品,人人都会争着

咬上一口。男盗女娼、物价上涨、倒卖黄金、小孩尿床、火车误点、交通拥挤、住

房困难、工资不长……无一不是文学的罪恶。文明古国中一种不可思议的怪诞。

  介绍曙光汽车厂厂长陈咏明的报告文学终于问世之后,不仅它的作者叶知秋、

贺家彬有幸加入了众矢之的的光荣行列,连郑子云也被卷了进去。因为他给诬陷陈

咏明的宋克回过那样一封信;因为他对这篇文章表过那样的态:“发!出了问题我

负责。”

  反对这篇文章的人,心里全都明白,说到底,这是小事一桩。

  根本问题在这里:郑子云几乎在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上,都有一种让他们说不清、

道不明的别扭劲儿。别扭劲儿这东西,既不违反宪法,也不触犯刑律,党员的十二

条准则里,哪一条也挨不上边儿。

  然而,在人们的意识里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则,它们虽不能制人以刑,却可以像

球赛似的把人罚出场外。

  按照规定,五次犯规,罚出场外。郑子云却只有三次或者四次。现在的问题是,

要给郑子云制造继续犯规的机会。球场上有这么一套心照不宣的战术。

  郑子云支持这篇文章的做法,虽然和田守诚的本意满拧,然而,出于这种心理

状态,田守诚非但不动气,私下里反倒有几分高兴:郑子云分明又把自己放到风口

浪尖上去了。

  他希望事情闹大,希望郑子云陷得越深、搅和得越狼狈越好。

  文章发表的当天,半夜三更,田守诚就给陈咏明打了个电话:“这件事情,你

知道不知道”

  陈咏明回答:“也可以说知道,也可以说不知道。因为当初我对作者说过,第

一,不要宣传我个人;第二,汽车厂之所以做了些工作,和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形

势有关;第三,我那个领导班子,是个好班子。”

  “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呢”

  “不介入的态度。”陈咏明立刻反问田守诚:“您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呢”

  田守诚没料到陈咏明会这样单刀直人地迫使他表态,好厉害。

  “我嘛……哈哈,当然是赞成的喽,表扬我们部里的好人好事嘛。”

  见他的鬼去。

  不久田守诚就在宋克的撺掇下派了干部司的司长,带了二十多个人到厂里来,

名义上是考察干部,实际上是来了解文章“出笼”

  的经过,前前后后在厂里搞了一百多人次的调查。

  一开始陈咏明就对叶知秋和贺家彬说过:“千万别写,断送了我一个人倒没什

么,可别断送了汽车厂这点形势。”

  他们说什么“文责自负嘛。当然,我们会考虑你的意见。”

  谁知道他们怎么又写了。也不知是谁,不知深浅利害地给他们提供了那么多情

况。贺家彬在厂里有同学、也有熟人,汽车厂是部里的直属厂嘛。

  结果怎么样不幸而言中。“文责自负”!头脑里缺政治哟。

  当冯效先和宋克找上门让田守诚表态,这篇文章的发表是否意在对他们进行指

责的时候,他闪烁其词地说:“这个情况我不了解,文章的发表没有经过部党组的

同意。”

  使冯效先和宋克怒不可遏的是,文章里写到曙光汽车厂历任厂长中,个别人对

“四人帮”时期存在的困难,不是激流勇进,而是激流勇退。其中一位还是部里主

管局的局长,在曙光汽车厂工作没有做好,回到部里反倒成了部党组成员。了解内

情的人一看便知,这说的是宋克。

  一派书呆子的胡言乱语!什么时候胳膊拧得过大腿那个时期,连政治局都让

“四人帮”搅得不能过正常的政治生活,一个小小的厂长就能解放全人类表扬陈

咏明,就说陈咏明好了,何必说那么多呢这个贺家彬,还在重工业部领工资,还

在冯效先手底下混饭吃,也不考虑一下后果,太天真了。知识分子真是一种让人不

能理解的怪物。不过文学作品嘛,又不是中央文件,哪能那么周全。即便是中央文

件,也不一定每一句话都像数学公式那么严密。对贺家彬,田守诚的态度比较宽容。

一个小人物,能掀多大的浪也许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头上,人们也就比较想得开。

但对冯效先和宋克来说,绝不是抹抹稀泥就可以了结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固然是党

的优良传统,曾几何时,随着职位的不断提高,人的屁股也像老虎屁股一样摸不得

了。

  林绍同告诉田守诚:“听说宋克局长已经派人查过贺家彬的档案了。”林绍同

把那个“人”字说得很重。这等于提醒田守诚,宋克的老婆是干部司里一位专管干

部的处长。

  田守诚不赞同地说:“老宋这事办得太露骨了,传出去又是麻烦。现在人们对

查档案的这一套做法很反感,贺家彬不过是个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嘛。”

  林绍同又说:“听说有人看见郑副部长和那个女记者在景山公园外面的街上溜

达。”

  田守诚立刻垂下眼睛,好像听到什么不愿意听的事情:“这算什么,又不是看

见他们睡在床上。”凭他和郑子云共事多年的了解,他知道郑子云不会做这样的事,

可他巴不得郑子云做出这样的事才好。田守诚知道,再没有比这种事更能毁人的了。

有时他觉得孔老二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人物都伟大,那得以跨越二千多年时空的封

建意识,之所以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来,直至现在还主宰着很多人的头脑,靠的就

是孔老二这个染色体。不过田守诚是讲求实际的人,他从不把精神耗费在还没有发

生的事情上。他对林绍同说:“我看,既然宋克同志他们有这样的意见,你不妨在

部里搜集一下对这篇文章的反应,适当的时候在党组会上议一议。”他没有说要搜

集什么反应,那是无须说的,林绍同自然清楚。如同一个精明的管家,来了什么品

位的客人,席间该上几个冷盘、几道热菜,心里早就有谱。

  郑子云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风行一时的“兴无灭资”口号大唱

反调,上面不但没有微词,反而在报刊上、内部通讯上,左一篇报道,右一篇转载。

  前不久国务院某领导人准备召集重工业部有关同志研究工作,在田守诚提出的

有关人员的名单后面,亲笔加上了郑子云的名字。当田守诚按照惯例在前排——通

常是各部第一把手的座位——某个座位上落座时,那位国务院领导人高声地招呼着

:“郑子云,郑子云来了没有”

  郑子云简单地答道:“来了。”——听起来却踌躇满志。

  打倒“四人帮”以后,他似乎一帆风顺。

  这一切都不是没有意义的。自然啦,“四人帮”那个时期,郑子云又不是第一

把手,部里的事情也用不着他出来亮相、表态,那些个亮相、表态真他妈的坑人,

一次又一次地让人自己往自己腧卜抹黑。批邓的时候,郑子云又住了几个月的医院,

谁知道他真病还是假病。真是吉星高照,生病也生得是时候。“生病”真是天才们

的伟大发现。那位国务院领导人就曾经笑眯眯地问过他:“守诚同志,那个时候人

们都生病住院,你倒好好的,啊”

  那笑很有点古怪。

  那位国务院领导人还招呼着郑子云:“来,来,坐到前面来,坐到前面来。”

之后又加了一句“最近你们部的工作很有开展嘛。”

  这一切都不是没有意义的。田守诚非常熟悉高级政治生活,每一句话、每一个

姿态都是一个信号。这信号表明,郑子云的地位可能有所升迁。但把他撤下来,把

郑子云换到他的位置上这个可能目前还不存在。他知道,只要上面赏识他的人不垮

台,他就不会垮台。像洋人那样,今天可以是部长,明天可以去饭馆刷盘子那样的

事,在中国绝对不会发生。倒不是这个社会对他特别恩典,而是这么一来,便会动

摇整个干部制度,危及每一个即得利益者的利益。田守诚是太了解这一点了。只要

他政治上不出大问题——他想大致不会了,他已更加谨慎——他这个部长的级别就

会一直保持到终年。

  再说郑子云也决计不会同意这么干。

  但郑子云很可能会另有高就,自然出不了与工业有关的圈子,对他仍然是一股

潜在的威慑力量。郑子云虽然不会从个人好恶上对他做什么手脚,何况他们之间并

没有什么私怨,但是郑子云太了解重工业部的内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就

会抖落出来……

  还有他那套关于改革的梦想,鬼知道会不会有人赏识,一旦有人赏识,可就乱

了套。

  至于这篇文章在部里引起的骚乱,并不是一次真正的较量,一切迹象表明,还

不到当真的时候,他得稳住神。田守诚自信对中国政局的了解,远比郑子云透彻,

目前这种自由化的倾向,早晚会有人出来说话,对郑子云的所作所为,他不必花什

么力气认真对待,总会有一个时机,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部党组会议结束的时候,田守诚看了看表,差半个小时十二点。可以把那篇报

告文学引起的争议提一提,这个时间不长不短正合适。说太多也没必要,点点题就

行。

  他说:“还有点时间。有件事,需要说一下。”看着大家没太在意,他停了停,

等着静场。人们被不同话题分隔成若干小块的注意力,重又聚合到一起。只有汪方

亮一个人在“咔嗒、咔嗒”地折腾着别人刚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个打火机。

  田守诚接着说:“这两年文艺界很活跃,不少作家提出要干预生活。我们部里

也出了个文学家,写了一篇关于曙光汽车厂陈咏明同志的报告文学,也算是干预一

下我们重工业部的生活吧。啊——看来我们这个部里,还是有人才的嘛,哈哈。”

  他笑,可他明明意识到,哪个单位里要是出了个写小说的,可真是一种灾难。

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会不会被他当成素材写进小说里去就是被写的人自己不对

号入座,了解内情的人也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件事写的就是他。小说还会在全国

的新华书店里发行;也许有人会推荐给哪位副总理或中组部、中纪委的某位领导人

……

  郑子云点上一支香烟,并不吸,只是歪着头,眯着眼睛,看香烟头慢慢地燃。

  田守诚说:“我是个大老粗,不懂得文学。但早年在延安还是聆听过毛主席他

老人家的教导,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嘛,啊——”

  汪方亮插嘴说:“你最近看报纸了没有哈哈——”然后得意地环顾左右。

  田守诚知道汪方亮喜欢戳人家的蹩脚。部党组成员里,他能看得起谁最近他

的一份关于改革出口本部产品外贸体制的建议,很得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赏识,得

意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不过汪方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他说错了什么田守诚在其他人的脸上,

看不出丝毫的异常。有人出于礼貌,有人早已练就了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里描

述过的那种本领。汪方亮这么一哈哈,田守诚感到不那么踏实了,决定不再绕弯子,

单刀直人地说下去:“文章发表以后,在部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把同志们的反映

集中一下,有这么几点:一、作品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二、陈咏明打击别人,抬

高自己;三、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四、政治品质有问题。总之,这篇文章从社

会效果看,是影响安定团结的。”

  宋克急不可待地接着说:“不打倒‘四人帮’,他也搞不上去,现在让我去我

也行。我按党性原则办事,所以没搞上去。他拿一百块钱办三百块钱的事,没有鬼

办得到吗”

  合情合理!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找到合理的依据。

  好几颗花白的头颅,深有所感地摇动起来。

  孔祥副部长说:“说到底,我们还是集体领导嘛,有了成绩和功劳,应该记在

党委的账上嘛,突出个人是不对的。”

  孔祥有着四川人特有的嘹亮嗓门,这嗓门儿使他的发言有一种气势汹汹的派头。

一双圆睁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面闪着冷冷的、奠测的光。眼下好些事都让他反感。

文化人也来干预政治,他们懂得个“鸟”!顶好再来个反右运动,给他们全戴上一

顶右派帽子,弄去劳动改造才好。再不老老实实就枪毙他两个。江山是他打下来的,

身上两个枪眼还在嘛,现在倒让这帮子文化人来指指点点,笑话!咋咋呼呼!子弹

推上膛,全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自从郑子云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作过那个报告之后,郑子云平时那些让他

看不顺眼的习惯,更加刺眼了:那总是漂白的硬领;每每坐下来之前总要提提裤缝

;给女同志让路;成天挂在嘴上的“谢谢”和“对不起”……郑子云除了知识分子

出身这一点之外,再没有什么可抓挠的了。出于一种职业习惯,孔祥希望在每个人

身上都能抓到些什么,那让他从心眼儿里感到生活的充实。

  郑子云的报告一直梗在他的心里,他说不准那报告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对头,弄

懂它是相当吃力的。凭着直觉,他感到那是一种威胁。虽说实现它还是一个遥远的

未来,到那时,不论他,不论郑子云早已化作白灰。可孔祥希望,就是化了白灰,

也应该让人毕恭毕敬地供着。

  正面反对郑子云不行,因为郑子云的位置排在他的前面。就连“文化大革命”

期间,那套已经嚼烂的套话,他也说不周全。更不要说准备一套系统的理论和郑子

云较量一番。

  妙!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田守诚觉得这甚至是开向郑子云的一枪。比宋克那

句话高明多了,不在具体问题上纠缠,又可以堂堂正正地放到桌面上来。但是没有

人接上来。这些年人们变得谨慎多了,私下里说话要多解放有多解放,到了面对面

的时候,不是打哈欠,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谁也不愿意得罪那个人。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