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离我远点,大卫!(4)

罗伯特·陆德伦Ctrl+D 收藏本站

  “确实阻止了,”康克林说道,他松开了手中的拐杖,“完成这项任务的,就是惟一有本领追踪他的那个人,我们的杰森·伯恩……我现在能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些,但有一点我还要重复一遍:我们的人现在带着妻子儿女回到了国内,卡洛斯则在步步逼近。这世界上能认出‘胡狼’的人只剩下他一个,不把他置于死地‘胡狼’决不会罢休。所以,巴黎、伦敦、罗马、马德里这些地方,凡是有人欠着我们的情,就赶快和他们联系——特别是巴黎。肯定有人知道点什么情况。卡洛斯安插在美国的探子都是谁?他现在人在哪里?华盛顿这里就有他的眼线,不管这些人是谁,他们查到了我和帕诺夫!”前任情报官又心不在焉地抓住了拐杖,两眼盯着窗户。“难道你们还不明白?”他轻声又说了一句,仿佛是在自言自语,“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哦,我的天啊,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在这个情绪激动的时刻,众人又一次陷入沉默。中央情报局的几个人交换了一下眼色,仿佛一言不发地达成了共识;三双眼睛都落在卡塞特身上。他点点头,表示他明白自己是在场者之中和康克林关系最亲近的人,然后开口说道:

  “亚历山大,我也认为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卡洛斯;但我们在欧洲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要做到确定无疑。我们可不能错拉警报,因为那样就等于拱手送给‘胡狼’一个他肯定会紧追不放的目标,向他表明与杰森·伯恩有关的事是中情局易受攻击的软肋。根据你告诉我们的情况,十多年来中情局没有任何一位特工和下线接近过卡洛斯的地盘,因此我们现在如果有所动作,他仅凭这一点就会回忆起那项已沉寂多年的‘踏脚石七十一’行动。”

  已经退休的康克林,紧盯着查尔斯·卡塞特那张轮廓分明、透着忧虑的面孔,“你是说,如果我搞错了,这事不是‘胡狼’干的,那么我们就等于撕开了一道十三年前的旧伤疤,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必欲杀之而后快的猎物?”

  “我想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你这么想很有道理,查尔斯……我这是在根据表面迹象来行动,对不对?它们确实能激起人的直觉,但终归只是些表象啊。”

  “我倒是宁愿相信你的那些直觉,任何测谎仪都比不过它们——”

  “我也是,”瓦伦蒂诺插话说,“你曾在五六次区域性危机中拯救过我方人员,虽说当时所有的迹象似乎都表明你的判断不对。但是,查尔斯提出的这个质疑合情合理。假如不是卡洛斯呢?我们不仅会向欧洲发去错误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还会白白浪费时间。”

  “那就别管欧洲,”康克林若有所思地轻声说,仿佛又是在自言自语,“至少现在别去管那边……先对付国内的混蛋,引他们出洞。把这些家伙抓进来,让他们招供。既然我是目标,就让他们来找我好了。”

  “康克林先生,如果这么干,我想为你和帕诺夫医生安排的保护措施可就得放松许多。”局长沉着声音说。

  “那就不要那么安排了,长官,”康克林看看卡塞特,又看看瓦伦蒂诺,突然间提高了嗓门,“如果你们俩肯听我的,让我来开展行动,这事我们就能干成!”

  “我们处在灰色地带,”卡塞特指出,“这事儿虽说主要发生在国外,但做起来却得归国内管。应该让联邦调查局知道——”

  “绝对不行,”康克林大声说,“除了这间屋子里的人,谁也不能知道!”

  “得了吧,亚历山大,”瓦伦蒂诺缓缓摇着头,温和地说,“你已经退休了。你在这儿可不能发号施令。”

  “行,好啊!”康克林喊道。他笨拙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用拐杖撑直了身子,“下回咱们就在白宫见,去找那个国安局局长麦卡利斯特!”

  “坐下。”局长沉声说。

  “我已经退休了!你没权力对我发号施令。”

  “不敢,我只是担心你的生命安全。照我对局面的判断,你这个提议的基础只是个假设——昨晚无论朝你开枪的人是谁,他都是故意射偏的,而且根本不在乎是否会伤到别人;他一心只想着在枪响之后的混乱中把你活捉。我觉得这个假设值得商榷。”

  “你这是跳跃式的结论——”

  “我作出结论的基础,是自己参与过的几十次行动!有的在中情局,有的在海军部,还有好些地方的名字你念都念不出来、听都没听说过!”局长的胳膊肘紧紧压在椅子扶手上,声音突然变得凌厉起来,充满了威严。“我告诉你,康克林,我可不是一步登天就穿上镶金边的将军制服,去主管海军情报事务的。我在海豹突击队干过几年,然后上了潜艇,到开城Kaesong,地处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西部的北侧,紧邻板门店,与韩国咫尺相望。执行任务,后来又跑过海防港Haiphong,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梅杜莎的那帮混蛋我倒是也认识几个,可这种人我见了就想朝着他脑袋来上一枪!现在你跟我说有这么一个梅杜莎成员,他成了你们的‘杰森·伯恩’,而你宁可丢掉自己的卵蛋,或是把心挖出来,也要保证他好好活着,远离‘胡狼’枪口的威胁……所以废话咱们还是省省吧,亚历山大。你到底想不想跟我合作?”

  康克林慢悠悠地坐回自己的椅子里,唇边渐渐展露出一丝笑容,“我说过,我对你当上局长没什么过不去的,长官。这只是一种直觉,不过现在我明白是为什么了。你是个搞外勤的人……我会跟你合作的。”

  “行,好啊。”局长说,“我们要搞出一个控制监视方案,还得祈求老天保佑你所料不错,那帮人确实是想把你活捉。因为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扇窗户,每一个屋顶。这其中的风险你最好想想清楚。”

  “我很清楚。要引食人鱼上钩,往池子里扔两块饵总比一块好,所以我想跟帕诺夫医生谈谈。”

  “你不能要求他参与这种事,”卡塞特反对说,“他和我们不一样,亚历山大。他凭什么要冒这个险?”

  “因为他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而且我觉得最好还是让他参加进来。这事我如果不跟他讲,以后他给我打流感疫苗时说不定会换上满满一针管士的宁士的宁(strychnine)是从热带植物番木鳖种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口服或注射均有可能引起中毒。番木鳖碱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毒药,最早用于毒杀老鼠等有害动物……你知道,他当时也在香港——他去那儿的原因和我没多大区别。多年以前,我在巴黎试图杀掉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因为我犯下个可怕的错误,认为他已经变节,其实他是失去了记忆。没过几天,莫里斯·帕诺夫——国内最著名的心理医师之一,一位无法忍受时下流行的那些胡说八道心理学的医生,拿到了一份‘基于假设’的心理档案,而且必须马上作出评估。档案描述的是一名失控的潜伏特工,一个定时炸弹般的人物;他脑袋里装着上千个秘密,已经精神错乱。由于莫里斯当场对那份假设档案作出的评估——几个小时之后他产生了怀疑,觉得这份档案根本就不是什么假设,而是和坎贝尔牌汤罐头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一个全然无害的失忆者险些在纽约第七十一街政府设下的伏击中被打死。这个只剩下半条命的男人活了下来,后来莫里斯就要求担任他惟一的心理医生。他始终都不能原谅自己。假设你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是他,如果这会儿我们正在讨论的事我根本没告诉你,你会怎么办?”

  “老伙计,我就跟你说针管里是流感疫苗,然后给你猛打士的宁。”德索点头回答说。

  “莫里斯·帕诺夫这会儿在哪里?”卡塞特问道。

  “在巴尔的摩的布克榭酒店,用的名字是莫里斯,菲利普·莫里斯。今天的病人预约他已经取消——他说自己得了流感。”

  “那咱们就开干吧。”局长一面说,一面把一本黄色拍纸簿摆在面前,“顺便说一句,亚历山大,一个称职的外勤人员并不在意级别高低,而且不会随便信任别人,除非这个人见到他能诚恳地直呼其名。你想必知道,我姓霍兰,名字是彼得。从现在起咱俩就以亚历山大和彼得相称,明白了吧?”

  “明白了——彼得。你在海豹突击队的时候,肯定是个很厉害的家伙。”

  “既然我能坐在这儿——我说的是地理位置,不是这把椅子——应该说我还是蛮称职的。”

  “而且是个搞外勤的。”康克林咕哝着表示赞同。

  “还有,既然我们已经扔掉了搞这种工作的人常会说的一大堆废话,你就得明白一点:我可是个务实的家伙。我要求你拿出专业的东西来,亚历山大,而不是感情用事。清楚了没有?”

  “我行动的时候正是如此,彼得。作出一个承诺也许是基于感情,这没什么不对;但实施行动的时候必须得冷若冰霜……你这个务实的家伙,我虽然没在海豹突击队待过,但就地理位置而言我也坐在这里,只不过跛着脚;所以这说明我应该也是称职的。”

  彼得·霍兰咧嘴一笑;那是年轻人的笑容,不过被缕缕灰发道破了真相;那是专业人士的笑容,他可以暂时摆脱行政上的种种顾虑,重归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之中。“说不定我们还能交上朋友呢。”局长说。然后,仿佛是为了放下最后的一点局长架子,他把烟斗搁到桌子上,伸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叼上一根,用打火机啪地一下点着,在拍纸簿上写开了。“让调查局见鬼去吧,”他接着说,“我们这次只用自己的人,而且得抓紧时间把每个人都审查一遍。”

  身材瘦削、一脸精明的查尔斯·卡塞特,显然是接任中情局局长职位的人选。他往椅背上一靠,叹了口气,“我怎么有种感觉,这次对你们两位先生都得严加看管呢?”

  “因为你骨子里还是个分析师,查尔斯。”霍兰答道。

  控制监视的目标,是要让跟踪他人者暴露出来,以确定他们的身份或是加以拘留,采取何种具体措施要视行动而定。当前这个行动的目标,是诱捕“胡狼”手下将康克林和帕诺夫骗到巴尔的摩游乐场的那些人。一整晚和次日的大半天时间,中情局的人都在忙,他们组成了一支包括八名经验丰富的外勤人员的小队,还反复研究了接下来二十四小时之内康克林和帕诺夫两人要单独和共同行走的路线,一路上都有携带武器的专门人员暗中掩护,他们会迅速进行轮换;最后,中情局的人定下了一个极有诱惑力的约会地点,从时间和位置来看都可谓独一无二:凌晨时分的史密森学院1846年创建于美国华盛顿的博物馆机构,其主建筑前方视野开阔,有大片绿地……这简直就像一株维纳斯捕蝇草——是女神为昆虫设下的陷阱。

  康克林站在自己那间公寓房窄小昏暗的门厅里,看了看手表。他眯缝着眼睛,好认清表盘上的指针。时间正是凌晨两点三十五分;他打开沉重的大门,跛着脚走进黑魆魆的街道,空荡荡的街上杳无人迹。他按照计划向左边走去,一直保持着约定的速度;他得在尽可能接近两点三十八分的时候到达街角。突然,他一下子紧张起来;右边昏暗的门洞里有个人影。康克林尽可能不引人注意地把手伸进夹克,去拿他那把伯莱塔自动手枪。行动方案可没在这一段街道的门洞里安排人!随后,就和刚才突然变得紧张一样,他又一下子放松下来,对自己意识到的情况既感到释然,又有些内疚。阴影里的人原来是个穷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老头,在这片富足土地上流离失所的许多人之一。康克林继续往前走;来到街角的时候,他听到有人低低地打了个响指。他穿过大街,沿着人行道一路前行,经过了一条小巷。小巷。又一个人影……也是个衣衫不整的老头,他慢慢地走到街上,然后又缩回了巷子里。又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这是在把守自己居住的混凝土洞穴。假如是在其他时间,康克林可能就会走到那个不走运的人跟前,掏几块钱给他;但现在可不行。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得按预定时间到达。

  走近十字路口时,莫里斯·帕诺夫还在为十分钟之前那一通奇怪的电话感到不安。他仍然在试着回想自己所要遵循的每一小步计划;他还不敢看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到达了某个特定地点——他们告诉他不要在街上看表……另外,他们为什么不能说“大约在什么什么时候”,而是非得用“时间段”这种叫人紧张的说法?搞得好像华盛顿马上就要遭到军事侵略似的。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往前走,穿过他们吩咐他穿过的街道,指望着有一只无形的钟能让他和那些该死的“时间段”大致保持同步。“时间段”是在弗吉尼亚州维也纳镇的一所花园式公寓后面确定下来的,他们叫他迈开步子,在一块破草坪上的两根桩子之间走来走去……让他为大卫·韦伯干什么都行——老天啊,什么都行!可这简直就是发疯……当然了,这并不是发疯。如果真是发疯,他们就不会叫他像现在这么干了。

  那是什么?阴影之中有张脸在盯着他,这之前的另外两个人也是这样!这个人缩身坐在马路沿上,抬起一双蒙眬的醉眼看着他。都是些老头——饱经风霜、几乎已经动弹不得的老头——他们正盯着他。那一刻他不由得浮想联翩——城市中充斥着无家可归者,充斥着这些完全无害于社会、因为精神错乱或贫困而不得不流落街头的人。虽然他很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他真正能做的却极其有限,顶多是从自己的职业角度出发,对无动于衷的华盛顿软磨硬泡……又是一个老头!在两家店铺中间,街面凹处用铁门拦住的一块地方——他也在瞧着帕诺夫。够了!你这是在胡思乱想……真的是胡思乱想吗?当然,肯定是的。继续走,按预定时间行事,这才是你应该做的……天啊!那儿又有一个老头。在街对面……继续走!

  史密森学院广阔的庭园上洒满月光,两个人影在其间显得分外渺小。他们分别来自相互交叉的两条小径,会合之后又朝一张长凳走去。康克林撑住拐杖,借着力坐下来;帕诺夫紧张地朝周围望去,一面侧耳倾听,仿佛在等待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八分,四下里惟一的动静就是蟋蟀低低的鸣叫,还有夏夜和暖微风抚过树丛的轻响。帕诺夫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

  “来的路上有没有什么情况?”康克林问道。

  “我不太确定,”心理医生回答说,“我简直和当年在香港的时候一样晕头转向,只不过那时我们知道要去哪里,会见到什么人。你们这帮人简直是神经病。”

  “你这么说可有点自相矛盾,莫里斯,”康克林微笑着说,“你说过,我的毛病已经治好了。”

  “哦,你的毛病啊?只不过是强迫型躁郁症,近于早发性痴呆而已。这简直就是发神经嘛!现在将近凌晨四点,神经正常的人不会在凌晨四点钟跑出来玩这种把戏。”

  远处的一盏泛光灯照亮了史密森学院巨大的石质建筑,康克林在昏暗的光线中看着帕诺夫。“你说你不太确定,那是什么意思?”

  “这话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我跟无数病人说过,他们会幻想出令人不安的情景,好以此解释自己的慌乱情绪,为自己的恐惧找到理由。”

  “你说的这是什么鬼玩意儿?”

  “这是移情的一种形式——”

  “得了吧,莫里斯!”康克林打断了他,“有什么事让你不安?你看到什么了?”

  “几个人影……有的弯腰曲背,走得很慢,很笨拙——跟你不一样,亚历山大,他们行动不便不是因为受过伤,而是年老所致。饱经风霜、衰老不堪的人,待在店面旁和小巷里的暗处。我从公寓房走到这里,一路上碰到了四五次。有两回我差点都要停下步子,喊你们埋伏的人出来了。然后我又跟自己说,天啊,当医生的,你的反应太过了;你错把几个无家可归的可怜虫当成了别的什么人,还看到了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一点没错!”康克林加重语气低声说,“莫里斯,你看到的恰恰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因为我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就是你见到的那种老人。他们确实很可怜,大都穿得破破烂烂,行动起来比我还慢……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想干什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脚步声。迟缓、犹疑的脚步。两个身材矮小的人沿着空无一人的小路从阴影中走来——是两个老头。乍一看,这两个人的确属于那支规模与日俱增、由无家可归的穷人组成的大军,但他们身上却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也许是带着一种使命感。他们在离长凳约摸六七米开外的地方站定,面目隐没在黑暗之中。左边的老头开口了,他的声音很单薄,带着一种奇怪的口音。“两位穿着这么讲究的先生,却在一个奇怪的时间,跑到一个不寻常的地点来见面。你们占的地方,本该是给那些没那么有钱的人休息用的,这似乎不太公平吧?”

  “没人占的长椅还有好多呢,”康克林和气地回答说,“这把椅子是给谁预留的么?”

  “这儿没有保留座。”第二个老头答道。他的英语说得很清楚,但明显不是他的母语。“可你们为什么上这儿来?”

  “这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康克林问道,“这是个私人会晤,不关你们的事。”

  “你们在这个时候上这儿来谈事?”对他们横加干扰的第一个老人边说边环顾着四周。

  “我再讲一遍,”康克林说,“这不关你们的事,而且我觉得你们最好还是别来管我们。”

  “谈事就是谈事。”第二个老头拖长了声音念道。

  “我的天,他到底在说什么啊?”莫名其妙的帕诺夫低声对康克林说。

  “这地方可是引爆中心,会伤到无辜,”康克林压低了嗓门说,“你别出声。”退休的外勤特工转过脸,抬头看着两个老人,“好吧,伙计们,你们这就请便吧?”

  “谈事就是谈事。”第二个衣衫破烂的老人又说了一遍。他瞟了同伴一眼,两人的脸仍旧隐在暗影之中。

  “我们跟你们俩又没有什么事好谈——”

  “可别说得那么肯定,”第一个老头摇着头打断了他,“我要是告诉你们,我们从澳门捎了个口信过来呢?”

  “什么?”帕诺夫惊呼。

  “闭嘴!”康克林低声对心理医生说,但他的眼睛还盯着这两个信使,“澳门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他平平淡淡地问道。

  “有一位了不起的大亨想和你们见面。全香港最了不起的大亨。”

  “为什么?”

  “他会付给你们一大笔钱,让你们为他服务。”

  “我再问一遍。为什么?”

  “我们得转告你们,有个杀手又回来了。大亨希望你们能找到他。”

  “我以前听说过这种故事;你的话根本就靠不住,而且还是老生常谈。”

  “那就是大亨和你们自己之间的事了,两位先生。跟我们无关。他等着你们呢。”

  “他在哪里?”

  “在一家大酒店,先生。”

  “哪一家?”

  • 背景:                 
  • 字号:   默认